霍乱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霍乱有泻吐期、脱水期、恢复期的症状,治疗包括补液(口服或静脉)、抗菌及对症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孕妇患者在治疗中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关注补液、用药等情况以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一、霍乱的症状
1.泻吐期
腹泻:多数患者无发热及腹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多为腹泻,通常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粪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水样便,典型的如米泔水样便,量多,每日可达数升。
呕吐:一般发生在腹泻之后,多为喷射性、非接触性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而呈米泔水样。
2.脱水期
脱水表现: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如皮肤干燥、弹性减退,眼窝凹陷,口渴,尿量减少等。严重脱水者可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
电解质紊乱:大量丢失体液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钠血症,可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和腹直肌最为常见;低钾血症可表现为全身乏力、肌张力减退、腹胀、心律失常等。
3.恢复期
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脱水纠正后,体温可回升,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
二、霍乱的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患者。口服补液盐可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儿童患者,要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避免一次大量服用引起呕吐。
静脉补液:重度脱水患者需立即进行静脉补液。常用的补液溶液有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根据患者脱水程度、血生化检查结果等调整补液的速度和种类,以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抗菌治疗
抗菌药物可以缩短腹泻病程,减少腹泻量和排菌时间。常用的药物有环丙沙星等,但在使用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儿童一般不优先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他合适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对症治疗
纠正酸中毒:对于出现酸中毒的患者,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等,以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纠正低血钾:根据血钾水平补充氯化钾等钾盐,但要在补液的基础上,且尿量达到一定标准(一般要求每小时尿量30ml以上)时才能补钾,防止高钾血症等并发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霍乱治疗中更要密切关注补液情况,防止补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口服补液时要耐心喂养,少量多次给予,避免引起呕吐加重脱水。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肝、肾等基础疾病,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功能,防止补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注意电解质的监测,因为老年患者对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及时调整电解质水平。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调整用药剂量。
3.孕妇患者
孕妇患霍乱时,补液要兼顾胎儿的情况,避免补液不当影响胎儿。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谨慎,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宫缩等情况,防止脱水等情况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