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是婴儿期常见发作性哭闹综合征,机制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剧烈哭闹等;胀气是胃肠道内过量气体积聚,各年龄段可发生,以腹部胀满等为主要表现,二者在定义、症状、发生人群及相关因素、诊断鉴别、处理干预和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差异,需依据不同特点进行区分和相应处理。
一、定义与机制
肠绞痛:是婴儿期常见的一种发作性哭闹综合征,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胃肠发育不成熟、肠胀气、喂养不当、牛奶蛋白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婴儿突然大声哭闹,可持续几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哭闹时婴儿面部潮红,双腿向上蜷起,腹部紧张等。
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吞咽过多空气、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等,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可能伴有腹胀不适等感觉,但一般不会像肠绞痛那样有剧烈的阵发性哭闹为主的表现。
二、症状表现差异
肠绞痛:主要症状为婴儿突然出现的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哭闹时间通常较固定,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同时可能伴有面部涨红、双腿蜷曲、腹部紧张等表现,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每天发作次数不定。
胀气:症状主要以腹部的胀满感为主,可能伴有腹部膨隆,有的孩子可能会有排气增多或减少的情况,一般不会有像肠绞痛那样典型的剧烈阵发性哭闹,除非胀气严重引起不适,但程度相对肠绞痛较轻。
三、发生人群及相关因素
发生人群:肠绞痛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胀气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人群,婴儿期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成人也可因饮食、疾病等因素出现胀气。
相关因素
肠绞痛:婴儿方面,胃肠发育不成熟是重要因素,比如肠道蠕动不规律等;喂养不当也是常见原因,如喂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喂奶过量等;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也易出现肠绞痛。
胀气:婴儿可能因吸吮过快吸入大量空气、配方奶喂养中奶粉冲泡不当等导致胀气;成人可能因饮食中摄入过多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等,或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肠炎、肠梗阻等导致胀气。
四、诊断与鉴别
诊断
肠绞痛: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婴儿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结合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
胀气:通过腹部查体、询问病史等,腹部查体可能发现腹部膨隆,结合有相关饮食、疾病等病史来诊断。
鉴别:主要通过症状特点来鉴别,肠绞痛以剧烈阵发性哭闹为突出表现,而胀气以腹部胀满等为主要表现,当然有时可能会有重叠情况,需仔细区分。
五、处理与干预
肠绞痛:可尝试飞机抱、腹部按摩等非药物干预方法,以缓解婴儿不适,部分婴儿随年龄增长可自行缓解。
胀气: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如喂奶后拍嗝,避免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对于婴儿可尝试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排气等,成人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等方式来改善胀气情况。
六、特殊人群情况
婴儿:肠绞痛时要注意安抚方式的安全性,避免剧烈摇晃等;胀气时要注意喂养姿势正确,减少空气吸入。对于可能牛奶蛋白过敏导致肠绞痛的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如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粉等。
成人: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成人出现胀气或肠绞痛相关表现时需及时就医,排查基础疾病情况,如患有肠梗阻等严重疾病时需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