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
针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保持适宜温湿度)、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等表现)、呼吸道护理(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等)、用药护理(正确使用药物及指导吸入方法)、心理护理(缓解患儿焦虑恐惧等)、饮食护理(给营养易消化饮食避免过敏食物)、运动护理(病情稳定期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及出院指导(交代护理要点等),多方面保障患儿健康减少哮喘发作。
一、环境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温度维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气道刺激,降低哮喘发作风险。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导致患儿气道黏膜干燥,增加气道高反应性;而湿度过高则易滋生霉菌等过敏原。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面色、口唇颜色等。小儿哮喘发作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口唇发绀等表现,及时发现这些异常并报告医生有助于早期干预。同时,要留意患儿咳嗽的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等,不同的哮喘发作表现可能提示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
三、呼吸道护理
1.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儿,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湿化气道,也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等操作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小儿的气道相对狭窄,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改善通气至关重要。例如,雾化吸入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稀释痰液。
四、用药护理
1.遵医嘱正确使用平喘、抗炎等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小儿使用药物时需特别注意剂型和剂量的准确性,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当用药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吸入药物时,要指导患儿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地到达气道。
五、心理护理
1.由于哮喘可能反复发作,小儿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强其治疗的信心。例如,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可以耐心解释治疗过程,让其了解通过配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发作。
六、饮食护理
1.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而过敏食物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选择。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过饱或过饥。
七、运动护理
1.在病情稳定期,鼓励患儿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但剧烈运动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所以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八、出院指导
1.向患儿家属交代出院后的护理要点,包括继续遵医嘱用药、避免接触过敏原、定期复诊等。家属需要了解如何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以及发作时的简单处理方法等。例如,要告知家属如果患儿出现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等先兆症状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就医。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史等制定个性化的出院护理计划,确保患儿出院后能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减少哮喘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