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昏迷不醒需立即送具备救治能力医疗机构,转运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到院后医生做相关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并进行基础生命支持,符合条件者行溶栓或取栓治疗,同时预防处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针对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康复前期评估并规划后期康复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一、立即就医评估与基础生命支持
脑梗塞昏迷不醒属于危急重症,首先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在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到达医院后,医生会迅速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以明确脑梗塞的部位、范围等情况。同时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维持患者的基础生命支持,确保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二、针对脑梗塞的特异性治疗
1.溶栓治疗:如果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般是发病后4.5小时内,部分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医生会评估后考虑使用溶栓药物,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灌注,这是改善脑梗塞预后的关键措施之一,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取栓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塞昏迷患者,在合适的时间窗内(一般发病后6-24小时,部分情况可延长)可考虑进行机械取栓治疗,通过导管等器械将血栓取出,恢复血管再通。
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肺部感染:昏迷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容易发生误吸导致肺部感染。医生会采取措施防止误吸,如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等,同时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肺部感染。
2.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脑梗塞昏迷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会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等预防措施,同时可通过被动活动肢体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3.应激性溃疡:昏迷患者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会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预防和治疗,以防止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脑梗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昏迷不醒,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监测各脏器功能。
2.老年患者:老年脑梗塞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脑梗塞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行溶栓、取栓等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地评估风险和收益。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生理期等特殊情况对治疗的影响,在使用药物等方面要综合评估,同时关注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昏迷患者的家属往往承受较大心理压力,也需要适当的心理关怀。
五、康复前期准备与后期规划
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会开始进行康复前期的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的评估,为后期的康复治疗制定规划。康复治疗早期主要是预防并发症,促进意识恢复和肢体功能的初步改善,后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肢体的被动运动、针灸等康复手段,以最大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