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症状和护理
幼儿急疹多见于6-18月龄婴幼儿,有发热和出疹阶段,发热时突发高热持续3-5天,热退疹出为重要特征,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护理包括发热时监测体温、保证水分摄入,皮肤护理时保持清洁、穿舒适衣物,一般护理中保证休息活动、观察病情。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
1.发热阶段
多见于6-18月龄的婴幼儿,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一般持续3-5天。此阶段患儿可能精神状态尚可,也可能有轻微烦躁,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表现。发热是幼儿急疹最典型的早期表现,其发热过程中,一般没有明显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其他系统伴随的典型症状,这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可能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同。
2.出疹阶段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重要特征。当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随之皮肤出现皮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首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通常在1-2天内出齐,1-2天后逐渐消退,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也不脱屑。出疹时患儿一般情况较好,精神状态多较发热时明显改善,食欲也逐渐恢复。
二、幼儿急疹的护理
1.发热护理
体温监测: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由于幼儿急疹发热时可能体温较高,需及时发现体温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体温超过38.5℃且有不适表现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患儿着凉,擦拭过程中观察患儿皮肤情况,若出现皮肤发红等不适要立即停止。
保证水分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因为发热会使患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多饮水有助于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利于体温的散发。对于不喜欢喝白开水的患儿,可以适当给予少量果汁等,但要注意果汁不能过甜,以免影响患儿食欲或导致龋齿等问题。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间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每天可以用温水给患儿洗澡,但要注意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一般37-38℃为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尤其是皮疹部位,避免摩擦导致皮疹破损。
穿着舒适衣物:给患儿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类等容易引起皮肤过敏或不透气的衣物。这样可以减少衣物对皮疹的摩擦,让患儿感觉舒适,也有利于皮肤的呼吸。
3.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让患儿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2-24℃左右,湿度在50%-60%为宜。在患儿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绘本等,但要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过度劳累。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皮疹变化等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或者皮疹出现加重、新的异常变化等,要及时就医。因为虽然幼儿急疹大多预后良好,但也可能有少数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更要加强病情观察,因为这类患儿在患幼儿急疹时可能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要更加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