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特点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有以下特点:临床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痛、性交痛、排尿痛,分泌物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体征有外阴红斑水肿、抓痕等,阴道黏膜红肿有白色块状物;病原体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等,为条件致病菌,阴道环境改变时易繁殖;诊断需采集病史,实验室检查可通过镜检等确诊;部分患者会复发,界定为一年内发作≥4次,原因与自身免疫、阴道微生态失衡、未规范治疗及基础疾病等有关
症状方面: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性交痛及排尿痛。瘙痒症状较为明显,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患者坐立不安,夜晚症状多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也是常见表现,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例如青春期前女童可能因雌激素水平低,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外阴不适、分泌物增多等表现;育龄女性则症状相对典型。有过相关病史或处于特殊生活方式(如长期使用抗生素、避孕药等)的人群,症状可能更易反复或较严重。
体征方面: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出现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病原体特点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也可由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等其他假丝酵母菌属菌种引起。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女性阴道内,当阴道内环境改变时,如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阴道pH值改变(酸性增强等)、糖原含量增加等,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不同菌种的致病力可能存在差异,且在不同个体中的感染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由于其阴道局部环境更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
诊断特点
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既往有无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病史,近期是否有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避孕药情况,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例如,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的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的风险增加,因为抗生素抑制了阴道内正常菌群,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局部糖原含量高,也易患假丝酵母菌阴道炎。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查是常用方法,取阴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可发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若找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即可确诊。pH值测定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正常阴道pH值多在3.8-4.4,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阴道pH值通常无明显变化(多在4.5左右)。对于症状不典型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治疗,真菌培养阳性可确诊,药敏试验则有助于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复发相关特点
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的界定通常为一年内有症状的发作≥4次。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持续失衡、未规范治疗等有关。例如,患者未按疗程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导致病原体未被完全清除,容易复发;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复发,因为高血糖环境持续存在,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