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具有较强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卫生习惯不良人群易感染,可通过接种疫苗、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卫生来预防。
一、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
被甲肝患者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物等是重要的传播媒介。例如,若水源被甲肝患者粪便污染,其他人饮用后就可能感染甲肝病毒。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粪便管理不善的地区,甲肝的传播风险较高。
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播,如与甲肝患者共用餐具、水杯等,因为患者的唾液等分泌物可能污染这些物品,健康人接触后就有可能感染。对于儿童来说,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环境中,由于儿童之间密切接触频繁,甲肝的传播相对容易发生。
2.母婴传播情况较少
甲肝一般不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这与乙肝等病毒有所不同。但如果母亲在分娩前后感染甲肝,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传播风险,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二、易感染人群及特点
1.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性相对较高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甲肝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学校等集体环境中,儿童之间接触频繁,一旦有甲肝患者,很容易造成传播。例如,在一些学校中,如果有学生感染甲肝,若防控措施不力,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较多同学感染。
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也可能因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甲肝。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系统逐渐成熟,成年人中已有部分人通过隐性感染等获得了对甲肝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甲肝。
2.生活卫生习惯不良人群易感染
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勤洗手的人群,感染甲肝的风险较高。一些从事饮食服务行业但卫生操作不规范的人员,由于经常接触食物等,若自身卫生习惯不好,就容易成为甲肝病毒的传播者或易感染者。例如,餐饮从业者如果在处理食物前不认真洗手,就可能将甲肝病毒污染到食物上,进而使消费者感染。
经常食用生冷食物且食物来源卫生状况不佳的人群,感染甲肝的可能性也增加。比如,食用未经彻底清洗或煮熟的贝壳类等水产品,这些水产品可能携带甲肝病毒,从而导致感染。
三、预防措施降低传染风险
1.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甲肝疫苗分为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有效预防甲肝病毒感染。对于儿童来说,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甲肝疫苗;对于成年人中未免疫且有感染风险的人群,如从事饮食行业、经常接触可能被污染物品的人群等,也应及时接种甲肝疫苗。
2.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
在饮食方面,要确保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贝类等水产品。避免食用生冷的凉拌菜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在饮水方面,要保证饮用安全卫生的水,对于水源不清洁的地区,可通过煮沸等方式进行消毒后再饮用。对于家庭而言,要保持厨房、餐具等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对于集体生活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要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严格规范食品的采购、加工等流程。
3.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教育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在甲肝流行期间,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如公共浴室、大排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