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诱发因素多样,包括马拉色菌感染(其大量繁殖致皮肤炎症)、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如长期用刺激性产品等)、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紧张焦虑等影响皮肤功能)、遗传因素(有遗传倾向但机制不明)、饮食习惯(过度食高糖高脂食物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以及内分泌失调、某些系统性疾病、老年人皮肤老化、特殊基础疾病人群等因素也可诱发。
一、马拉色菌感染
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酵母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皮肤的毛囊中。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如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马拉色菌会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可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引发脂溢性皮炎。研究表明,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马拉色菌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常人,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例如,有研究通过皮肤刮取物培养发现,脂溢性皮炎患者皮损处马拉色菌的定植密度显著升高。
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屏障具有保持皮肤水分、抵御外界刺激等作用。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如长期使用刺激性化妆品、过度清洁皮肤、接触化学物质等,外界的细菌、真菌等更容易侵入皮肤,同时皮肤自身的保湿、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诱发脂溢性皮炎。例如,频繁使用去角质力度过大的洁面产品,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脂溢性皮炎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皮肤屏障功能有所差异,儿童皮肤相对较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更易因外界因素导致屏障受损而发病;成年人若不注意皮肤护理,也可能出现屏障功能受损情况。
三、神经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例如,精神紧张时会促使皮脂腺分泌增加,为马拉色菌的繁殖提供更多的脂质环境,进而诱发脂溢性皮炎。而且,神经精神因素还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使皮肤对炎症的易感性增加。不同性别在神经精神因素对脂溢性皮炎的影响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女性相对更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长期的情绪问题可能更易引发脂溢性皮炎。
四、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研究发现,脂溢性皮炎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脂溢性皮炎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发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但具体的遗传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以及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五、饮食习惯
过度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会使皮脂腺分泌旺盛,为马拉色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增加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几率。例如,长期大量摄入油炸食品、甜品等,会导致体内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引发皮肤炎症反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饮食习惯不同,如一些喜好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的人群,相较于饮食清淡的人群,患脂溢性皮炎的风险更高。
六、其他因素
内分泌失调也是脂溢性皮炎的诱发因素之一,如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皮脂腺功能活跃,分泌油脂增多,容易引发脂溢性皮炎。另外,某些系统性疾病,如帕金森病、HIV感染等,也可能伴随脂溢性皮炎的发生,这可能与这些疾病对机体免疫、内分泌等功能的影响有关。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屏障功能减退,也更易患脂溢性皮炎;而患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脂溢性皮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