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疾病,由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疗等引起,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等,通过妇科检查等诊断,针对病因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症状,有症状者需处理,均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等,不同年龄女性在发病、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因生理特点有一定差异
一、定义与本质
慢性宫颈炎:是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导致宫颈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宫颈肥大,或出现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等的妇科常见疾病,多由急性宫颈炎未彻底治疗、病原体持续感染等引起,其发病与年龄、性生活频繁、分娩、流产等因素相关,不同年龄女性因生理特点不同,发病风险有所差异,如育龄女性因性生活相对活跃等因素可能更易受影响。
宫颈糜烂:过去是一个常用术语,现在已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因雌激素作用,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阴道部,呈现出类似“糜烂”的外观,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慢性宫颈炎: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可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女性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如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薄,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感染等情况仍可引发上述相关表现。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特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但多为清晰透明或白色黏液状,少数患者可能有接触性出血,通常出血较轻微,多在妇科检查或性生活后出现,一般不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其他异常表现。
三、诊断方法
慢性宫颈炎:主要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样改变、肥大、息肉或纳氏囊肿等,结合宫颈分泌物检查、病原体检测等明确病因,如进行宫颈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查找病原体,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等,以减少患者不适。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肉眼观察宫颈外观即可初步判断,必要时可结合阴道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一般无需进行病原体检测等,因其是生理性改变,通过典型的外观表现即可诊断,不同年龄女性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在外观上可能因雌激素水平不同有一定差异,但本质是生理现象。
四、治疗原则
慢性宫颈炎: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病理类型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若为病原体感染引起,需针对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对于宫颈息肉需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对于宫颈肥大、纳氏囊肿等若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如青春期女性治疗需更谨慎,尽量选择对生殖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可,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和HPV检测等,以排除宫颈病变。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如合并感染等情况,需针对合并的感染等进行相应处理,不同年龄女性的宫颈癌筛查频率等需遵循相应的指南建议,如一般建议25~64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TCT联合HPV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