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什么症状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与大汗,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如贫血、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等,不同人群感染疟疾后的症状可能有差异,孕妇感染可能影响胎儿,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
一、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与大汗
1.寒战阶段:多突然发作,患者会感觉明显怕冷,全身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寒战持续时间一般为10分钟至2小时不等。这是因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后,裂殖子释放,刺激机体释放致热原等物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外周血管收缩,产热增加而出现寒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寒战可能更为明显且较难准确表述自身不适,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如哭闹、肢体颤抖等。成人在寒战期可能会主动诉说怕冷。
2.高热阶段: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明显。体温升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因疟原虫种类不同而有差异,间日疟及卵形疟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2-6小时;三日疟持续3-4小时;恶性疟体温持续时间较长,可在39℃左右持续24小时左右。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在高热期仍进行剧烈活动,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耗氧量,使不适症状更明显。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成人,高热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率加快等情况。
3.大汗阶段:高热之后体温骤降,患者大量出汗,体温可迅速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出汗后患者感觉轻松,但可能会有虚弱感。儿童在大汗阶段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更换干爽的衣物,以防止着凉,因为儿童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出汗后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成人在大汗后也需要注意避免吹风,防止再次着凉引发其他呼吸道等问题。
二、其他伴随症状
1.贫血:疟疾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等。这是因为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破坏红细胞,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也会对正常红细胞造成一定损伤,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长期慢性疟疾感染的患者,贫血可能会较为严重,儿童患者若出现严重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成人长期贫血可能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出现活动耐力下降等问题。
2.肝脾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尤其是慢性疟疾患者。脾脏肿大较为常见,开始时质软,随着病情迁延,质地会变硬。儿童患者肝脾肿大可能会影响腹部的外观和正常的腹部脏器功能,家长可能会发现儿童腹部膨隆等情况。成人肝脾肿大可能会伴有腹部胀满不适等感觉。
3.神经系统症状:恶性疟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这是因为疟原虫感染累及脑部,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氧等。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抽搐、昏迷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处理。成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则提示病情较为危急,需要立即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
不同人群感染疟疾后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差异,例如孕妇感染疟疾后,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早产甚至死胎等。而老年患者感染疟疾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