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有什么症状表现
破伤风有潜伏期,长短不一;前驱期有全身乏力等轻微非特异性症状;典型发作期有肌肉痉挛(包括咀嚼肌、面部、颈项、背腹、四肢肌肉痉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有特殊类型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多由脐带感染引起,初期及后续症状明显且病死率高,局部破伤风少见仅局部肌肉痉挛需密切观察。
一、潜伏期
破伤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7~8天,但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的长短与伤口部位、伤口深浅、感染的破伤风杆菌数量等因素有关。例如,伤口较深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潜伏期可能较短;而伤口表浅但感染量大时,潜伏期也可能提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在4~14天,与新生儿脐带处理不当等因素相关;儿童和成人的潜伏期则受其受伤情况等影响。
二、前驱期症状
患者在前驱期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它们比较轻微且非特异性。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对于有外伤史的成人,可能会首先感觉到伤口附近肌肉的不适。
三、典型发作期症状
肌肉痉挛
咀嚼肌痉挛:最早受累的肌肉通常是咀嚼肌,患者会出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这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导致咀嚼肌持续收缩。例如,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连喝水都可能出现困难。
面部肌肉痉挛:表现为苦笑面容,患者的面部肌肉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痉挛状态,两侧面部肌肉不协调收缩,形成类似苦笑的表情。
颈项肌痉挛:患者的颈项部肌肉发生痉挛,出现颈项强直的症状,头部后仰,难以向前屈曲。
背腹肌痉挛:当背腹肌发生痉挛时,由于背部肌肉力量较强,会出现角弓反张的典型症状,即患者的身体向后仰,呈弓形。
四肢肌肉痉挛:四肢肌肉也会发生痉挛,表现为屈肌比伸肌更易受累,患者的四肢呈现出屈曲痉挛的状态,难以伸直。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还会出现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这是因为痉挛毒素影响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例如,患者可能会大量出汗,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有明显的汗液分泌,同时血压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时而升高时而降低,心率也会加快,超出正常范围。对于儿童来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影响其整体的生理状态,导致体温调节等出现异常;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这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四、特殊类型破伤风的症状
新生儿破伤风:多由脐带感染引起,患儿常在出生后4~14天发病,初期症状为吸吮困难、哭闹不安,随后出现牙关紧闭、面肌痉挛等典型破伤风症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后病情发展更为凶险,需要特别关注新生儿脐带的护理,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
局部破伤风:较为少见,仅表现为受伤部位附近的肌肉痉挛,一般不会扩散至全身。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局部的痉挛可能会逐渐加重或扩散,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例如,受伤部位的肌肉出现持续的、局限性的收缩,但没有出现全身其他部位肌肉痉挛等典型破伤风表现,但仍可能存在病情进展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