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2岁以下婴幼儿突发高热3-5天,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对症处理,护理注意发热和皮疹,预后良好,婴幼儿患病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并注意护理。
一、幼儿急疹的定义
幼儿急疹是一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疾病,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引起,其次为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感染,是婴幼儿期轻型发疹性热病。
二、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
1.发热期
年龄与体温表现: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18个月的婴儿常见。一般会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而且发热持续时间通常为3-5天,在此期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可能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如轻度流涕、咳嗽等,但精神状态相对较好,这是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发热时患儿一般情况较差相区别的一个特点。
热退疹出: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突然降至正常,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会出现皮疹,这是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
2.出疹期
皮疹特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为散在分布,不融合,通常1-2天内皮疹就会消退,而且消退后不会留下色素沉着和脱屑。
三、幼儿急疹的诊断
1.临床症状: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突发高热,持续3-5天后热退疹出,结合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婴幼儿,可初步考虑幼儿急疹。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在发热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出疹后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学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的特异性抗体,如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可明确诊断,但一般在临床诊断时,结合典型症状即可做出初步诊断,病毒学检查多用于进一步确认。
四、幼儿急疹的治疗与护理
1.治疗
对症治疗:发热时主要采取对症处理,由于幼儿急疹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不使用抗生素。对于高热的患儿,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2.护理
发热护理:让患儿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衣着要适宜,不要过厚或过薄。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发热时丢失的水分。
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患儿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如果皮疹有瘙痒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瘙痒,但要注意避免洗剂进入患儿眼睛和口腔等部位。
五、幼儿急疹的预后
幼儿急疹预后良好,大多数患儿经过适当的护理和对症处理后,都能顺利康复,而且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会再次发病。
六、特殊人群(婴幼儿)的温馨提示
婴幼儿患幼儿急疹时,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患病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持患儿生活环境的卫生,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