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育龄期女性等易患,宿主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症状有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可通过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需消除诱因并局部或全身用药,预防要注意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控制血糖、增强免疫力
一、定义
霉菌性阴道炎又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假丝酵母菌属于机会致病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仅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
二、病因
1.宿主因素
年龄: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环境改变,假丝酵母菌容易繁殖,孕期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幼女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薄,糖原含量少,pH值偏高,也容易受假丝酵母菌感染。
性别:主要发生在女性群体,因为女性的生殖系统解剖结构特殊,阴道与尿道、肛门邻近,局部潮湿,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
生活方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使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引发感染;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增加,有利于假丝酵母菌滋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增高,pH值改变,也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
病史:有既往霉菌性阴道炎病史者,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患有免疫系统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假丝酵母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程度轻重不一,瘙痒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坐立不安,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瘙痒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在夜间往往会加重。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等,排尿痛是由于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所致。
2.体征
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四、诊断
1.妇科检查:观察外阴、阴道的局部表现,如前所述的外阴红斑、水肿、阴道内白色块状分泌物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在显微镜下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这是简单常用的方法,若有症状但多次湿片检查为阴性,可采用培养法。
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正常阴道pH值为3.8-4.4,患霉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分泌物pH值通常小于4.5。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消除诱因,如停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糖尿病等。
局部用药:可选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放置于阴道深部。
全身用药: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采用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2.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内裤宜用开水烫洗后在阳光下暴晒。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积极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