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预防之要点
预防肺结核需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控制传染源要早期发现患者并规范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包括通风换气和注意个人卫生;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卡介苗和增强免疫力,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等。
一、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患者:对于有咳嗽、咳痰≥2周,咯血或血痰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痰涂片、胸部X线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因为早期发现能尽早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其传播病原体的风险,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中,早期发现更为重要,可避免疾病在人群中进一步扩散。例如,通过常规的健康体检或对可疑症状的及时排查,能有效识别出潜在的肺结核患者。
2.规范治疗患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需遵循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保证治疗的规律性和足疗程。这是因为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传染源,持续向外界排出结核分枝杆菌。在儿童中,规范治疗尤为关键,若治疗不规范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时增加耐药菌产生的风险;对于老年人,规范治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通风换气: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一般建议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喷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浓度,减少其他人吸入的风险。在家庭环境中,对于儿童房、老年人房间等,更要注意经常通风,因为儿童和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例如,在流感季节也强调通风的重要性,对于肺结核的预防同样适用,通风是简单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妥善处理。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痰液传播,不随地吐痰能避免痰液污染环境,减少结核分枝杆菌的散播。在学校等集体场所,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传播。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注意个人卫生,降低感染肺结核的风险。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儿童肺结核的有效疫苗,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对儿童原发性肺结核,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等严重类型的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若没有接种禁忌证,应尽快接种卡介苗。但卡介苗不能完全预防肺结核的发生,只是能降低儿童患严重肺结核的风险。对于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卡介苗且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接种卡介苗。
2.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等。均衡饮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不同人群,增强免疫力的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适度的运动方式;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合理的作息时间;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肺结核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