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如何治疗
皮肤瘙痒症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皮肤护理(避免过度洗浴、用温和产品、洗浴后保湿)和避免刺激因素(穿宽松棉质衣物、避过敏原);药物治疗外用有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止痒剂,系统用抗组胺药物及针对特定原因的其他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防搔抓继发感染、选温和药物;老年人要注意外用药物渗透性刺激性、系统用药考虑肝肾功能;孕妇用药谨慎,优先一般治疗,外用选安全品种,系统用药需评估利弊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避免过度洗浴,洗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尽量选择温和的沐浴产品。洗浴后及时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水分,这对于缓解皮肤瘙痒至关重要。例如,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发生瘙痒,保持皮肤适当的湿度可减少瘙痒的发生频率和程度,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重皮肤的保湿护理,尤其是有皮肤瘙痒症病史的人群更需长期坚持。
2.避免刺激因素:尽量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刺激。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化学物质、花粉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日常接触环境中需留意可能的刺激物,例如从事化工行业的人群需格外注意职业相关的化学物质接触防护。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对于一些炎症性引起的皮肤瘙痒,可短期使用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乳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需谨慎,儿童使用时更应严格遵循医嘱,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用量。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瘙痒治疗,相对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但起效可能稍慢,不同性别使用时无特殊差异,但需根据个体皮肤状况评估。
止痒剂:如含薄荷脑、樟脑的止痒制剂,可通过清凉止痒作用缓解瘙痒症状,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情况。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皮肤瘙痒症常用的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止痒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时需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物,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嗜睡等情况。
其他药物:对于某些特定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症,如胆汁淤积性皮肤瘙痒,可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状况从而缓解瘙痒;对于神经源性瘙痒等情况,可能会用到阿米替林等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瘙痒症需格外注意,避免儿童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在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外用药物需选择温和、低刺激的制剂,系统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可能与皮肤老化、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在治疗时,外用药物要注意药物的渗透性和刺激性,系统用药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如是否因皮肤瘙痒影响睡眠等情况。
3.孕妇:孕妇出现皮肤瘙痒症时,用药需非常谨慎,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加强皮肤保湿等一般治疗措施,外用药物也需选择相对安全的品种,系统用药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谨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