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的症状
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约半数以上患者出现,疼痛性质多样、与进食关系不固定,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餐后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即感胃部饱胀难排空,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早饱感(进食不久就有饱腹感致不能完成正常餐量进食,生活方式及胃部基础疾病史影响)、嗳气(不自觉频繁嗳气,不同年龄段诱因不同)、恶心(部分患者出现,孕期及一般人群诱因有别)、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儿童需防脱水,老年人需警惕严重胃肠疾病)。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约半数以上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程度不一,但一般不会剧烈到难以忍受。疼痛与进食的关系不固定,有的在进食前出现,有的在进食后出现,也有的与进食无关。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空腹时感到上腹部隐痛,进食少量食物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不久后又可能再次出现疼痛;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若出现消化不良导致的上腹部不适,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食欲减退等,这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行为表现来体现不适有关;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上腹部不适可能表现得相对隐匿,容易被忽视。
餐后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感觉胃部饱胀,食物长时间停留在胃内,难以消化排空。比如,进食一小碗米饭后,就觉得肚子很胀,甚至持续数小时都不缓解。不同年龄段表现有所差异,儿童餐后饱胀可能会伴有频繁打嗝、不想再进食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消化不良时更容易出现胃肠动力不足导致的餐后饱胀;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减慢,餐后饱胀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且可能同时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
早饱感:指进食后不久就有饱腹感,以致不能完成正常餐量的进食。例如,正常成人一餐能吃一碗饭,而患有消化不良的人可能吃半碗就感觉已经很饱,无法再继续进食。在性别方面,目前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早饱感有显著不同,但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早饱感;有胃部基础疾病病史的人,如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早饱感可能会更频繁出现且症状相对更明显。
嗳气:患者会不自觉地频繁嗳气,嗳气后有时会感觉上腹部稍微舒适一些。从年龄来看,儿童嗳气可能与进食过快、吞咽过多空气有关,比如儿童在玩耍后快速进食,容易吞咽较多空气从而导致嗳气;老年人嗳气可能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等因素有关,同时伴有消化不良时,嗳气症状可能会加重。
恶心:部分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恶心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伴有呕吐。对于女性在孕期出现的消化不良导致的恶心,属于特殊情况,是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而一般人群出现恶心,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道感染等因素相关,若有胃肠道病史,如曾经有过胃肠炎发作,再次出现消化不良时更易伴有恶心症状。
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的容物,呕吐后上腹部不适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儿童呕吐时需要特别关注其脱水情况,因为儿童身体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呕吐容易导致脱水,要及时补充水分;老年人呕吐则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更为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肠梗阻等,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发生肠梗阻等严重情况时呕吐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如是否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