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症状及治疗有什么
慢性结肠炎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还有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医中药治疗(辨证用中药方剂)。
一、慢性结肠炎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是慢性结肠炎常见症状,排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腹泻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成年女性若处于孕期或经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影响使腹泻症状有所波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可能因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导致腹泻加重。对于有肠道基础病史的患者,腹泻可能提示病情活动或复发。
腹痛:多为慢性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疼痛程度不一。进食后可能诱发或加重腹痛,这与食物刺激肠道蠕动有关。不同性别患者对腹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更关注疼痛与月经周期等的关系。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位置和性质,需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
腹胀:腹部胀满不适,可因肠道气体积聚或蠕动功能紊乱引起。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较弱,更容易出现腹胀症状,且恢复相对较慢。
2.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常感全身疲倦、无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慢性病程会消耗身体能量,导致乏力。不同年龄层患者乏力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成年患者可能在工作时更容易感到劳累。
消瘦:由于肠道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营养物质吸收不良,长期可导致体重下降、消瘦。尤其是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等情况。
二、慢性结肠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进食易消化、少渣、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吸收。生活方式上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等,但避免剧烈运动。有肠道基础病史的患者更需严格遵循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以维持肠道功能稳定。
心理调节:慢性结肠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女性患者可能因疾病对身体形象、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担忧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给予更多心理关怀;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配合进行心理安抚。
2.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等,可用于轻、中度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发挥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使用,如泼尼松等,能迅速缓解炎症,但需注意其副作用,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使用时需密切监测骨密度等指标;儿童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如硫唑嘌呤等,但其可能有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
3.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如脾胃虚弱型可选用参苓白术散等方剂,有健脾益气止泻的作用。但中医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用药方剂和剂量可能不同。例如儿童用药需考虑其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的特点,用药更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