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与细菌性阴道炎的区别
阴道炎包括霉菌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炎,二者在病原体、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特殊人群方面各有特点。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病原体是念珠菌,症状为外阴瘙痒明显等,实验室可发现念珠菌等,治疗用抗真菌药;细菌性阴道炎是菌群失调,症状有分泌物异常等,实验室有线索细胞阳性等指标异常,用抗厌氧菌药,孕妇、糖尿病患者、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和处理。
一、病原体方面
1.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等念珠菌属真菌,正常情况下阴道内有少量念珠菌存在,当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比如孕妇由于机体免疫力变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患霉菌性阴道炎。
2.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是加德纳菌、厌氧菌等,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多引起阴道菌群紊乱而发病,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等因素易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风险。
二、症状表现方面
1.霉菌性阴道炎:典型症状为外阴瘙痒明显,瘙痒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坐立不安,夜晚更为明显,还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通常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部分患者有外阴灼热痛、性交痛以及排尿痛等。
2.细菌性阴道炎:约10%-40%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霉菌性阴道炎:显微镜下检查阴道分泌物可发现假菌丝或芽孢的念珠菌,pH值通常正常,一般在4.0-4.7之间;也可通过念珠菌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
2.细菌性阴道炎:实验室检查有以下指标异常,线索细胞阳性,这是细菌性阴道炎的重要特征;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多大于4.5;胺试验阳性,即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鱼腥臭味散发。
四、治疗方面
1.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主要是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如局部使用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对于不能耐受局部用药、未婚女性及不愿局部用药者可选用口服氟康唑等药物。
2.细菌性阴道炎:治疗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等,可局部用药,也可口服给药,局部用药如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口服药物如甲硝唑片等。
特殊人群提示
1.孕妇:霉菌性阴道炎孕妇需谨慎用药,以局部用药为主,尽量避免全身用药,因为孕期机体免疫力变化且阴道环境特殊,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来控制症状;细菌性阴道炎孕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也需在医生评估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糖尿病患者:无论是霉菌性阴道炎还是细菌性阴道炎,糖尿病患者都是高发人群,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且阴道局部环境受血糖影响易发生菌群失调,所以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针对阴道炎进行规范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助于阴道炎的治疗及预防复发。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且症状可能不典型,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在老年女性中也有一定发生率,同样需要关注阴道局部环境及全身情况进行合理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