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症状是什么
肾综合征出血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症状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各阶段的表现有差异,且有基础病史的患者病情可能更复杂,各阶段需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应处理。
一、发热期症状
(一)发热
多数患者起病急骤,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以上,且多为持续性高热,热型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成人则以典型的高热为主要表现。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对发热本身影响不大,但如果患者有基础病史,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发热可能持续时间更长且热型不典型。
发热同时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等病理改变所致。
(二)毛细血管损伤
皮肤黏膜表现为充血、出血等。可见颜面、颈部、上胸部皮肤潮红(即“三红”),似酒醉貌;眼结膜充血,轻者仅见球结膜充血,重者整个眼结膜均充血;软腭黏膜可见针尖样出血点,牙龈可出血,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等。年龄较小的儿童皮肤较薄嫩,出血点可能更易被察觉;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等因素,出血点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
(三)肾损害
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可在发病后不久出现,尿中还可能有管型等。不同年龄患者肾损害的程度可能不同,儿童肾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肾损害可能更易出现少尿等严重情况;对于有慢性肾脏基础病史的患者,感染出血热后可能会加重肾脏的损伤程度。
二、低血压休克期症状
一般发生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等表现。由于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可能出现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对于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在低血压休克期更易出现心脑血管灌注不足的情况,如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意识障碍加重等;儿童在低血压休克期由于血容量相对较少,血压下降可能更快更明显,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少尿期症状
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此时患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意识障碍等症状,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尿素氮、肌酐升高等。不同年龄患者少尿期的表现有差异,儿童由于肾脏排泄功能相对不成熟,少尿期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等,且高钾血症对儿童心脏的影响更大;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少尿期可能会因为代谢紊乱等因素导致病情复杂程度增加。
四、多尿期症状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开始增多。多尿早期,氮质血症可能仍存在,患者症状可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可能加重;多尿后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但此阶段患者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对于老年患者,多尿期由于机体调节功能下降,更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密切关注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儿童在多尿期也需要注意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出现脱水或电解质失衡导致的不良后果。
五、恢复期症状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精神、食欲等逐渐好转。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有乏力、多汗、血压偏高等症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调养可逐渐恢复。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期的恢复速度和表现略有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的补充;老年患者可能恢复时间较长,需要更精心的调养,且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观察身体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