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注意事项
为有效防控病毒传播,需从个人防护、环境防控、社交活动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着手。个人防护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环境防控需室内通风、清洁消毒;社交活动要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患基础疾病人群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个人防护方面
1.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密闭空间等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等防护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传播,不同人群如儿童选择适合其脸型的儿童专用防护口罩,避免漏气影响防护效果,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确保佩戴口罩时呼吸顺畅且不引起不适。
2.手卫生:勤用肥皂或含有酒精成分(酒精含量60%-80%)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洗手时要按照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儿童洗手时家长要给予协助和监督,确保手部清洁到位,患有皮肤病的人群选择温和的洗手液并注意洗手后皮肤保湿。
二、环境防控方面
1.室内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同季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通风时间和方式,比如冬季可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时段通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特殊人群感冒等不适,对于居住在潮湿环境的人群,更要注重通风以降低霉菌滋生和病毒存活的环境条件。
2.环境清洁: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等,物体表面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要增加消毒频次,有过敏史的人群选择无刺激性的消毒产品并在消毒后充分通风散去气味。
三、社交活动方面
1.减少聚集:尽量避免参加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如非必要不参与人群密集的聚会、庙会等,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应注意,儿童应减少前往人员复杂的游乐场所,老年人要避免参加过多人群聚集的社交活动,以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社交聚集。
2.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交往时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公共交通工具、超市等场所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儿童在公共场合要在家长看护下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孕妇等特殊人群在社交时更要注意保持距离以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除遵循上述一般防护措施外,要尤其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凉导致抵抗力下降,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进行温和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等,定期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接触史等情况。
2.儿童:儿童在防护时要确保口罩佩戴合适,避免口罩滑落,手卫生要家长协助做好,尽量减少儿童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若儿童出现发热等症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避免随意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药物,及时带出现异常症状的儿童就医。
3.孕妇:孕妇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人员和环境,定期进行产检,注意自身身体状况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在选择防护用品和清洁消毒产品时要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产品,出行时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交通方式和环境。
4.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指标,在防护时要更加谨慎,遵循个人防护、环境防控等各项措施,随身携带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定期复查,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合理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