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血清是被动免疫制剂含狂犬病病毒抗体,能早期保护但持续短,疫苗是主动免疫制剂刺激产抗体持续久;成分上血清含特异性抗体及杂质,疫苗含狂犬病病毒抗原;接种方式血清是局部浸润注射伤口等,疫苗是肌肉注射上臂三角肌等;适用情况血清在伤口深大等时与疫苗同用,疫苗用于预防或咬伤后全程接种;特殊人群如儿童、过敏体质、免疫低下人群接种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定义与作用机制
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制剂,是将免疫马血清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其中含有狂犬病病毒抗体。当人体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动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病血清可以直接提供外源性的抗体,迅速中和伤口部位以及周围组织中的狂犬病病毒,在疫苗诱导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之前,发挥早期的保护作用,但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制剂,是通过处理狂犬病病毒,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狂犬病病毒抗体,从而使人体获得对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其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但一旦产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二、成分差异
狂犬病血清:主要成分是特异性的狂犬病病毒抗体,来自免疫马的血清,可能含有马血清蛋白等杂质。
狂犬病疫苗:不同种类的狂犬病疫苗成分有所差异,但一般主要是经过处理的狂犬病病毒抗原,如灭活的狂犬病病毒等,成分相对较为单一且针对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设计。
三、接种方式与部位
狂犬病血清:通常采用局部浸润注射的方式,一般是在伤口周围进行浸润注射,如果伤口范围较大,可能需要在远离伤口的部位进行注射等操作,目的是让抗体充分覆盖伤口及周围组织。
狂犬病疫苗:一般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常见的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也可选择大腿前外侧肌肉接种,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多次接种。
四、免疫效果持续时间
狂犬病血清:抗体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数天到数周左右,不能长期提供保护。
狂犬病疫苗:按照正规免疫程序接种后,抗体可以持续较长时间,通常在接种全程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能维持一定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从而持续发挥保护作用。
五、适用情况
狂犬病血清:一般在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动物咬伤后,伤口较深、面积较大或者咬伤部位较为重要(如头面部等)时,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需要注射狂犬病血清,以加强早期的被动免疫保护。
狂犬病疫苗:主要用于狂犬病的预防性接种,即没有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动物咬伤之前进行接种,使人体预先产生免疫力;或者在被咬伤后,作为主动免疫的主要措施进行全程接种。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接种狂犬病血清时,需要考虑其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注射剂量,同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身体耐受性与成人有所不同。接种狂犬病疫苗时,同样要按照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规范接种,注意接种部位的选择等,由于儿童可能对疼痛等刺激较为敏感,在接种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护理。
过敏体质人群:对于有马血清过敏史的人群,不能使用狂犬病血清;而接种狂犬病疫苗时,如果有明确的疫苗成分过敏史,则需要谨慎接种,必要时可能需要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接种,并准备好过敏反应的抢救措施。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这类人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可能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需要密切关注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必要时可能需要增加疫苗接种剂量或者加强接种,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来抵御狂犬病病毒;对于注射狂犬病血清,也需要根据其免疫状态来评估其效果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