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障碍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异常姿势与运动,如局部性、节段性、多灶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分别有不同表现;还有不自主运动,像扭转痉挛和手足徐动症各有特点;另外伴有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肌张力障碍在各方面表现及影响有所不同,涉及不同年龄、人群及相关诱因等情况。
局部性肌张力障碍:多起始于单一部位,如眼睑痉挛表现为双眼不自主频繁眨眼、眼睑抽搐,严重时可致眼睑紧闭无法睁开;书写痉挛则是在书写时出现手部肌肉痉挛,导致握笔困难、字迹变形,常见于长期从事书写工作的人群,年龄方面无特定限制,但长期不良书写姿势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痉挛性斜颈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使头部向一侧扭曲歪斜,可因颈部肌肉长期劳损等因素诱发,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部位,如Meige综合征,可同时出现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表现为眼睑痉挛伴口唇及下颌不自主运动,如张口、闭口、噘嘴、缩唇、伸舌等,该病症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年龄分布较广,生活方式中压力过大等可能是诱因。
多灶性肌张力障碍:累及多个不相邻部位,例如上肢和下肢同时出现肌张力异常,上肢可能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困难,下肢可能出现行走时足部异常姿势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复杂病变相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生,病史中若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史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累及全身多个部位,表现为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导致身体扭曲、姿势异常,如患者可能呈现奇特的扭转姿势,行走困难等,这种情况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与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某些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年龄均有发病可能,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
不自主运动
扭转痉挛:是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一种典型表现,主要特征为躯干(尤其是脊柱)、四肢或面部肌肉的剧烈不自主扭转运动,患者身体会出现无规律的扭曲,例如可能出现脊柱侧弯、骨盆倾斜等,发病年龄可从儿童期到成年期不等,儿童期发病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可能不是直接诱因,但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因素可能相关,病史中若有脑部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警惕。
手足徐动症:表现为肢体远端的缓慢、持续的扭曲动作,如手指缓慢地屈伸、扭转,可呈“佛手”样姿势,常见于儿童,尤其是脑性瘫痪、核黄疸等疾病的患儿,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病时会严重影响其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生活方式中胎儿期或新生儿期的不良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病史中有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儿童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手足徐动症表现。
其他伴随症状
疼痛:部分肌张力障碍患者会伴有疼痛,如局部性肌张力障碍中的书写痉挛,患者在书写时除了手部肌肉痉挛外,可能伴有手部肌肉的疼痛;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由于肌肉持续收缩扭曲,也常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情绪状态,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耐受和反应有所不同,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疼痛更敏感。
功能障碍:严重的肌张力障碍会导致患者多种功能障碍,如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无法正常独立行走,影响其mobility(活动能力),进而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漱等都可能变得困难,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面对功能障碍时的应对方式和心理调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功能障碍影响其学习和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