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是肌腱因过度使用、外伤、感染等出现炎症反应,常见病因有过度使用(分年龄和生活方式因素)、外伤(有性别差异和病史影响)、感染;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及不同部位肌腱炎特点;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
一、肌腱炎的定义
肌腱炎是指肌腱发生的炎症反应。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纤维结缔组织,正常情况下起到传递肌肉力量、稳定关节等作用,当受到过度使用、外伤、感染等因素影响时,肌腱组织会出现炎症改变。
二、常见病因
1.过度使用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过度使用的表现不同,年轻人可能因运动过量等导致肌腱炎,比如经常进行高强度篮球运动的青少年,频繁的投篮、急停急转等动作会使手部相关肌腱过度磨损;老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日常活动中关节过度屈伸,像长期弯腰劳作的老年农民,腰部肌腱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引发肌腱炎。
生活方式:长期重复性的动作人群易患肌腱炎,例如长期伏案工作且姿势不正确的办公族,肩部肌腱因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反复活动而受损;经常进行单一运动项目且动作不规范的人群,如羽毛球运动员频繁的挥拍动作,若动作不正确会增加肌腱损伤风险。
2.外伤
性别差异:在一些高强度体力劳动场景中,男性相对更易因外伤导致肌腱炎,男性从事建筑等重体力劳动时,手部、肩部等部位肌腱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的几率较高;但女性在日常活动中也可能因意外摔倒等造成肌腱外伤。
病史影响:有既往肌腱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受伤后发生肌腱炎的概率增加,比如曾有手指肌腱轻微损伤未完全恢复的患者,后续手部活动中更易出现肌腱炎症。
3.感染: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累及肌腱引发炎症,例如局部皮肤感染蔓延至肌腱周围,会导致肌腱感染性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若发生皮肤破损等情况,更易出现肌腱感染性肌腱炎。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肌腱炎部位常出现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时可有所缓解。例如跟腱炎患者行走、跑步时跟腱部位疼痛明显,休息时疼痛减轻但仍可能存在不适感。
肿胀:炎症部位可能出现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可能升高,以肌腱附着点周围较为明显,如网球肘患者肘关节外侧肌腱附着处会有肿胀表现。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炎症刺激,关节活动可能受到限制,比如肩袖肌腱炎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上举等动作会受到明显影响。
2.不同部位肌腱炎的特点
跟腱炎:常见于运动员及长期站立、行走人群,跟腱部位疼痛、肿胀,行走时跟腱受力处疼痛加重,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步态。
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羽毛球等运动员及长期反复做前臂旋转动作的人群,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伸腕时疼痛加剧,影响手部抓握等动作。
肩袖肌腱炎: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肩部疼痛,夜间疼痛较为明显,肩关节外展、上举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梳头等动作。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肌腱炎相关部位进行检查,比如检查跟腱炎时会按压跟腱部位,观察是否有压痛;检查网球肘时会进行前臂伸肌牵拉试验等,通过特定的动作引发疼痛来初步判断肌腱是否存在炎症。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肌腱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能发现肌腱是否有肿胀、撕裂等改变,对于早期肌腱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确地评估肌腱的病变程度,包括肌腱是否有水肿、损伤等情况,对肌腱炎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鉴别肌腱炎与其他肌腱病变时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