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局部症状有瘙痒(程度各异、可致搔抓致破损)、疼痛(行走等时加重、因外伤或感染而异)、红肿(血管扩张充血等致范围不一)、皮疹(多种表现助病因诊断)、异常分泌物(颜色质地气味因病因异且刺激加重症状);单纯外阴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时可有发热乏力等;特殊人群中,婴幼儿易感染致哭闹搔抓外阴,妊娠期女性因分泌物多易发病且用药需谨慎,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低易发病且需避免刺激性清洁用品。
一、局部症状
1.瘙痒
是外阴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偶尔有痒感,重者奇痒难忍,常使患者坐立不安。这种瘙痒感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皮肤黏膜变薄,外阴瘙痒可能更为明显;而年轻女性若有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注意外阴清洁、长期穿紧身不透气内裤等,也易出现瘙痒症状。瘙痒可导致患者搔抓,进而可能引起皮肤破损。
2.疼痛
部分患者会出现外阴疼痛,在行走、性交、排尿时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表现为刺痛,有的则是隐痛。对于有外阴外伤史或合并感染的患者,疼痛可能更为显著。比如,外伤导致外阴局部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会使疼痛症状明显;而合并细菌感染时,炎症因子刺激也会加重疼痛。
3.红肿
外阴皮肤黏膜会出现红肿现象,可观察到外阴局部皮肤肿胀,颜色发红。红肿的范围大小不一,轻度红肿可能仅局限于小部分外阴区域,严重时可累及整个外阴。红肿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以及组织液渗出等原因引起的。例如,感染性外阴炎时,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反应,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出现红肿表现。
4.皮疹
可出现多种皮疹表现,如丘疹、水疱、糜烂、溃疡等。如果是霉菌性外阴炎,可能会出现外阴皮肤黏膜上的白色斑块,周围有红晕,伴有瘙痒;而滴虫性外阴炎可能表现为外阴部位的红色丘疹等。不同病因引起的外阴炎皮疹表现有所不同,这有助于辅助诊断病因。比如,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外阴炎可能出现簇集性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
5.异常分泌物
外阴部位可伴有异常分泌物,其颜色、质地、气味等会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细菌性外阴炎可能出现灰白色、有鱼腥味的分泌物;霉菌性外阴炎的分泌物多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滴虫性外阴炎的分泌物则往往是黄绿色、泡沫状且有臭味。这些异常分泌物会刺激外阴皮肤黏膜,加重瘙痒等症状,同时也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内裤有异味等。
二、全身症状
一般来说,单纯外阴炎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是由严重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外阴炎,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例如,当外阴炎合并全身系统性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引起机体的全身反应,导致患者体温升高、感到疲倦乏力等。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大多数外阴炎以局部症状为主。
特殊人群方面,婴幼儿由于外阴发育尚未成熟,雌激素水平低,外阴皮肤薄嫩,易受感染,外阴炎时可能表现为外阴红肿、瘙痒,患儿常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搔抓外阴等,家长需格外注意保持婴幼儿外阴清洁干燥;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若不注意外阴卫生,也容易发生外阴炎,出现上述局部症状,且妊娠期用药需谨慎,要更加注重通过保持外阴清洁等非药物方式来缓解症状;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外阴皮肤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发生外阴炎,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且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以免加重外阴皮肤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