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怎么造成的
产后感染、宫腔操作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可引发子宫内膜炎,分娩过程中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高龄、经产妇等易致产后感染;人工流产、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操作不规范等易致宫腔操作感染;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易致经期卫生不良;阴道炎、宫颈炎蔓延可致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引发子宫内膜炎
一、产后感染
1.分娩过程相关因素:足月分娩后,若产妇存在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情况,容易使细菌侵入宫腔引发感染。胎膜早破时,外界细菌可通过阴道上行进入宫腔;产程延长会增加细菌定植于宫腔的机会,因为产程中宫颈口扩张,细菌更易入侵。对于高龄产妇,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风险可能更高;经产妇若多次分娩,生殖系统处于相对敏感状态,也更易在产后遭受感染。
2.剖宫产相关因素: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若发生感染,细菌可蔓延至子宫内膜引发炎症。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切口护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肥胖的剖宫产产妇,由于腹部脂肪厚,局部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切口愈合相对缓慢,增加了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有妊娠糖尿病的产妇,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易在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内膜感染。
二、宫腔操作感染
1.人工流产手术:人工流产时,器械需通过宫颈进入宫腔,若手术环境不达标、器械消毒不彻底,或者术后患者过早性生活、不注意外阴清洁等,都容易引起宫腔感染。对于反复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已多次受到创伤,抵抗力下降,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大幅增加;青春期女性进行人工流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2.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在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过程中,若操作不符合无菌要求,细菌可趁机进入宫腔引发炎症。有阴道炎等下生殖道感染未治愈就进行宫内节育器操作的女性,更容易导致子宫内膜感染;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生殖道局部抵抗力降低,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后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增大。
三、经期卫生不良
1.经期性生活:经期女性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进行性生活,细菌容易逆行进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增加,经期性生活更易导致子宫内膜感染;年轻女性性观念相对开放,若不注意经期性生活卫生,发生子宫内膜炎的几率较高。
2.使用不洁卫生用品: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卫生棉条等,会使外阴、阴道长期处于被污染的环境中,细菌可通过宫颈口上行感染子宫内膜。经济条件较差、无法及时更换卫生用品的女性,更容易因卫生用品不洁而引发子宫内膜炎;过敏体质的女性使用某些卫生用品后可能出现局部刺激,若不及时处理,也可能继发子宫内膜感染。
四、邻近器官炎症蔓延
1.阴道炎蔓延:严重的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炎症可向上蔓延至子宫内膜。阴道炎患者阴道内菌群失调,大量致病菌滋生,容易通过宫颈管进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高,利于霉菌生长繁殖,阴道炎反复发作,更易导致子宫内膜炎蔓延;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的女性,阴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也容易继发霉菌性阴道炎并蔓延至子宫内膜。
2.宫颈炎蔓延:宫颈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炎症可向深部蔓延,累及子宫内膜。宫颈炎患者宫颈局部存在炎症,细菌可通过宫颈管进入宫腔,引发子宫内膜感染。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感染宫颈炎的几率增加,进而增加了子宫内膜炎的发生风险;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宫颈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宫颈炎更易蔓延至子宫内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