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途径是什么

来源:民福康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感染者产生含病毒飞沫短距离传播,环境通风、年龄等影响风险;接触传播分直接接触(健康人接触分泌物后触黏膜)和间接接触(通过污染中间物体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及生活方式影响风险;气溶胶传播是特定高风险环境产生含病毒气溶胶长距传播,婴幼儿、免疫低下人群易受影响,需加强通风等防范。

一、飞沫传播

1.传播机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等过程中,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直径较大,一般在1至5微米左右,可在空气中短距离(通常在1米以内)传播,当其他人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一个相对密闭且人员密集的空间里,感染者呼出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周围人吸入后就面临感染风险。

2.影响因素:环境通风情况会影响飞沫传播的风险,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飞沫会较快被稀释和排出,传播风险相对降低;而在通风差、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拥挤的电梯、密闭的会议室等,飞沫传播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在相同环境下可能更容易因飞沫传播而感染;对于有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呼吸道本身的防御和净化能力较差,也更易受飞沫传播的影响。

二、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是指健康人直接接触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分泌物,比如触摸了感染者触摸过的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又触摸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从而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例如,在医院中,医护人员如果没有做好防护,直接接触到患者的血液、痰液等含有病毒的分泌物,就可能被感染;普通人群在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触摸了被病毒污染的扶手、门把手等物体后,未及时洗手就接触自身黏膜,也会面临感染风险。不同年龄人群接触传播的风险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好奇,可能会更多地触摸各种物体表面,相对更容易发生直接接触传播;对于老年人,如果其行动不便,接触物体表面后洗手不及时,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2.间接接触:是指通过被病毒污染的中间物体进行传播。比如,病毒污染了公共区域的电梯按钮,后续其他人触摸了被污染的按钮,之后又用手接触了自己的眼睛等部位而感染。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外出且接触公共环境较多的人群,间接接触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有手部卫生习惯不佳的人群,如不经常洗手或洗手方法不正确的人,也更容易因间接接触而感染。

三、气溶胶传播

1.传播特点:在某些特定的高风险环境中,比如医疗机构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过程中,或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时,可能会产生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其颗粒直径较小,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例如,在一个相对封闭且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如果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可能会在空气中扩散,导致在该空间内的其他人即使与感染者保持一定距离也可能通过吸入气溶胶而感染。年龄因素上,对于婴幼儿等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的人群,吸入气溶胶后受到的影响可能更严重;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对气溶胶传播的抵抗力更弱,感染风险更高。

2.防范措施:在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的场所,需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降低气溶胶中病毒的浓度;对于特定的高风险操作环境,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医护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佩戴防护等级更高的防护装备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在这类环境中更需要严格遵循防护要求,以减少气溶胶传播带来的感染风险。

了解疾病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会到多少度?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发热正常是以低热为主,这个发热大约在37.3~38摄氏度之间。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免疫抵抗力不同,有些病人可能会表现出持续高热不退的症状,我们这时要给予病人退烧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有什么症状?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冠感染的典型表现就是发热、干咳,并且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部分病人会表现出流鼻涕、鼻塞、腹泻、打喷嚏等情况。病人情况不同,临床症状有个体差异性。有些病人甚至表现出呼吸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烧和普通发烧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和普通肺炎发热没有办法区分,前者有可能发热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多是干咳或咳少量的白粘痰,后者有可能会表现出咳较多的脓性痰。建议患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以协助鉴别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几天发病?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后,其发病的时间多和潜伏期有一定的关系。正常潜伏期在1~14天,病人多在3~7天可以陆续发病。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即便无临床表现,也要进行隔离观察。因为在潜伏期之内,这些人群具有传染性,必要时早期予以隔离的观察和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潜伏期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基于现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以一周以后表现出呼吸困难或者低氧血症。轻型病人有的可以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没有肺炎表现。多数病人正常情况下愈后良好,手术病人病情危重,一般老年人或者有慢性基础性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体温是多少?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会使患者表现出发烧、干咳和乏力等表现,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的体温是正常的,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中度热,温度多在38度左右,也有的患者体温高达39℃,因此在判断患者有没有表现出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看患者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去过疫区或者有没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者,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表现?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在做ct时,早期会呈现多发小斑片的阴影及间质改变,正常以肺部外带比较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会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阴影,浸润阴影,严重的冠状病毒病人可表现出肺实变,胸腔里面积液变少等表现。但是部分没有完全确诊的冠状病毒感染病人,除了肺部ct表现以外,还需要根据病原学证据来进行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咳嗽、流鼻涕、打喷嚏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是感冒的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较为多见的症状是发热、乏力和干咳。没有明确原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如果咳嗽的症状比较严重,可咨询医生之后使用止咳的药物治疗。配合医生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可适量的喝些温热的白开水,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1、从症状来说,普通肺炎病人比较多见的是高热、咳嗽、咳痰,可能有胸痛等表现。相比较而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多为低热)、干咳、乏力为主要症状,少有咳痰、胸痛等表现,更多见逐渐表现出胸闷、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2、很重要的鉴别点是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血常规怎么解读?
王星光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血常规检测是诊断冠状病毒感染的一项常规检查,在发病早期,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以正常或减低,一般淋巴细胞计数会减少,中性细胞计数稍偏高,多数病人C反应蛋白和血沉会升高,但降钙素原是正常的。其次,部分病人表现出肝酶激酶和肌红蛋白增高严重的病人,D2聚体会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但是诊断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不会反复发热
曾艳丽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冠肺炎是病毒性感染,病人在病情控制前,可能会持续发烧,而且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定,因人而异。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随着病情控制,患者体温会逐渐成下降或者很快体温就控制住。发热时间比较长的患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新冠肺炎虽然是单纯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后,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后,会合并细菌感染。有些患者本身有其他的基础病
怎样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措施有: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严格强制性隔离观察治疗。二、普通人员要少到公共场所去、少聚集、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制,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捂住口鼻。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三、积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持续低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持续低热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要完善相应检查才能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部分轻症的患者或危重症的患者可以有低热的现象。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此时要完善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检查予以排查。引起持续的低热病因有很多,例如肺结核、某些细菌的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此时亦需要根据情况予以相应的鉴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喉咙会痒吗?
廖彬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咳嗽和喉咙痒的症状。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和常见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以出现咽喉部的瘙痒不适。在疫情期间,对于有咳嗽、喉咙痒的患者要询问有无相关的流行病学史。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需要早期完善胸部CT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予以排查。当然咳嗽喉咙痒还可以见于其它的疾病,特别是感冒后咳嗽、咽喉炎、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