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有什么区别
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在定义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胃镜及病理表现、治疗原则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区别。急性胃炎起病急,多由多种诱因致胃黏膜急性炎症,有相应症状及胃镜病理表现,治疗需去除病因对症处理;慢性胃炎病程迁延,病因多样,症状不特异,胃镜病理有不同类型,治疗强调综合管理;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在患两种胃炎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情况区别
1.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起病急骤,多在进食污染食物等诱因后短时间内发病,可因应激、药物、酒精、创伤等多种因素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倾向。
2.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程迁延,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等长期作用导致,好发于成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一定上升趋势,无显著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区别
1.急性胃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如因应激因素导致的急性胃炎,可能同时伴有原发病相关表现,起病后症状相对较急且较明显。
2.慢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人可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一般起病隐匿,症状相对缓和且呈慢性过程。
三、胃镜及病理表现区别
1.急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糜烂、出血点等,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2.慢性胃炎:胃镜下根据病理改变分为非萎缩性胃炎(以往称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非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等表现,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细等,病理上非萎缩性胃炎主要是胃黏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萎缩性胃炎则有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改变。
四、治疗原则区别
1.急性胃炎:首先要去除病因,如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避免酗酒等,对于有腹痛等症状的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如有出血等情况需进行相应止血等处理,一般经过及时去除诱因和对症处理后恢复相对较快。
2.慢性胃炎:对于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主要是进行Hp根除治疗,常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对于有消化不良等症状的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等对症治疗,萎缩性胃炎则需要定期监测,预防癌变等,治疗更强调长期的综合管理,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及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胃炎多因感染、饮食不当等引起,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对胃肠刺激小的药物;儿童慢性胃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如有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且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慢性胃炎可能影响营养吸收。
2.老年人:老年人急性胃炎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较弱,症状有时不典型,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老年人慢性胃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因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病情易反复,且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相对更高,需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监测,同时老年人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孕妇:孕妇发生急性胃炎需谨慎用药,多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饮食等,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孕妇慢性胃炎的处理需权衡对胎儿和孕妇自身的影响,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