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痉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情况,典型表现为脐周阵发性腹痛等,有非药物缓解方法如腹部保暖、按摩、调整饮食,还需注意可能需就医的情况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要特别护理,成年人有基础疾病要谨慎对待。
一、肠痉挛的定义及表现
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疼痛轻重不等,反复发作,可自愈。发作时患儿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发作间歇期患儿则嬉戏如常。
二、非药物缓解方法
(一)腹部保暖
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可使用温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因为腹部着凉可能是引起肠痉挛的诱因之一,温暖的环境可以缓解肠壁平滑肌的痉挛。对于婴幼儿,家长可以将温水袋用毛巾包裹后放在宝宝腹部;对于年长儿童,也可以让其穿上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注意腹部的保暖。
成年人肠痉挛时同样可以通过腹部热敷来缓解,选择合适温度的热敷袋,放置于腹部,每次热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左右,以感觉腹部温暖舒适为宜。
(二)按摩
儿童按摩时,家长可将双手温暖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频率不宜过快,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左右。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肠壁平滑肌的痉挛。对于婴幼儿,按摩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宝宝不适;年长儿童可以在家长按摩时积极配合,但要告知儿童不要过于紧张。
成年人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按摩方法,自己或者让家人帮忙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按摩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一般10-20分钟,以感觉腹部舒适、肠道蠕动有所改善为准。
(三)调整饮食
对于儿童,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果是婴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当。例如,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生冷食物;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温度和浓度等。对于年长儿童,要引导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成年人肠痉挛发作时,也要注意调整饮食,暂时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强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馒头、蔬菜汤等,让肠道得到休息,有助于缓解肠痉挛。
三、可能需要就医的情况
如果儿童肠痉挛发作频繁,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呕吐不止、血便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肠套叠等,需要及时就医。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更要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成年人如果肠痉挛反复发作,或者疼痛程度较重,经过非药物缓解方法处理后无明显改善,也应及时就医,以排除肠道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婴幼儿时期的儿童发生肠痉挛时,家长要特别注意护理。在腹部保暖时要严格控制水温及热敷时间,按摩时要更加轻柔。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避免使用成人的一些可能不适合的缓解方法,始终以儿童的安全和舒适为首要原则。
年长儿童发生肠痉挛时,要引导其配合非药物缓解措施,同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避免因腹痛引起过度紧张焦虑,家长要给予安抚和鼓励。
(二)成年人
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如患有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生肠痉挛时要更加谨慎对待。在采取非药物缓解措施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果肠痉挛与基础疾病发作相关,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避免因自行处理不当而加重基础疾病或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