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沟通方面缺乏目光接触、难以建立社交关系;语言发展上存在发育迟缓、交流异常;行为有刻板重复行为、对环境变化过度反应;兴趣方面有狭窄的兴趣范围和对特定事物的强烈执着,成长中需家庭社会更多关注支持,早期发现倾向及时诊断,营造稳定环境,依特点提供活动训练,尊重个体差异,给予耐心关爱
一、社交沟通方面的表现
1.缺乏目光接触:孤独症儿童往往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对他人的目光缺乏关注,例如在与家长互动时,不会主动注视家长的脸,较少通过目光来传递情感和交流意愿。研究表明,正常儿童在早期会逐渐发展出与他人进行目光对视来建立情感连接的能力,而孤独症儿童这一能力明显缺失或发展迟缓。
2.难以建立社交关系:在幼儿时期,孤独症儿童通常不主动参与同伴游戏,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主动去结交朋友、分享玩具等。他们可能会独自玩耍,对周围同伴的活动缺乏兴趣和参与意愿,无法理解社交互动中的基本规则,如轮流、分享等。
二、语言发展方面的表现
1.语言发育迟缓:多数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落后的情况,可能在1-2岁时还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说出有意义的词汇或简单语句。有些儿童可能直到较大年龄才开始说话,而且说出的话语往往比较刻板、重复,例如机械地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某个特定的语句,而不能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2.语言交流异常:即使能够说话,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流也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可能缺乏语言交流的主动性,不会主动发起话题与他人交流,往往是有目的的表达较少。在语言的理解方面也可能存在困难,难以理解抽象的语言含义、幽默、隐喻等,例如不能正确理解“这是一个小把戏”这类带有隐喻性质的话语。
三、行为方面的表现
1.刻板重复行为:孤独症儿童常出现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如反复拍手、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很难被打断。他们对物品的摆放位置、生活环境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一旦有所改变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不适,例如坚持按照固定的路线行走、固定的时间安排做事情等。
2.对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对于一些正常儿童不会在意的环境变化,孤独症儿童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反应,如对特定的声音、光线等非常敏感,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情绪。例如,突然的大声喧哗可能会让孤独症儿童感到极度不适,出现逃避或剧烈情绪反应。
四、兴趣方面的表现
1.狭窄的兴趣范围:孤独症儿童往往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过度狭窄的兴趣,例如只对某一种类型的玩具(如车轮类玩具)感兴趣,反复把玩,而对其他丰富多样的玩具缺乏兴趣。这种狭窄的兴趣可能会占据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他们探索更广泛世界的可能性。
2.对特定事物的强烈执着:他们可能对特定的物品或话题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例如一直专注于研究某个机械装置的运转原理等,并且很难转移注意力到其他事物上。这种对特定事物的强烈执着也是孤独症在兴趣表现方面的典型特征之一。
特殊人群(孤独症儿童)温馨提示
孤独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庭、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上述表现,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孤独症倾向。一旦怀疑儿童有孤独症相关表现,应及时带儿童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孤独症儿童营造相对稳定、可预测的生活环境,以减少他们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过度反应。同时,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兴趣和发展需求的活动和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改善社交沟通、语言等方面的能力,但要避免采用过于强迫的方式,注重以儿童舒适为原则进行引导和干预,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