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会传染吗
荨麻疹是常见皮肤疾病,不会传染。发病内在因素有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疾病等,外在因素是接触过敏原。临床表现为风团伴瘙痒,分急性和慢性。诊断靠典型表现,需时查血常规等找病因。治疗要去除病因,用抗组胺药等,预防要避过敏原、增强体质。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内在因素: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个体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这不是传染因素,而是由基因决定的自身特质。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等刺激的反应方式。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荨麻疹的概率可能增加。这是因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进而引发包括皮肤荨麻疹在内的一系列免疫相关症状,但并非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染给他人。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病理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可能出现异常,从而容易诱发荨麻疹。
外在因素:
过敏原接触: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昆虫叮咬等。当机体接触到这些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识别为外来侵害,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荨麻疹皮疹,但这一过程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例如,某人接触了花粉出现荨麻疹,不会将花粉传播给他人导致他人患上荨麻疹。
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风团,即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局限性水肿性团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颜色可呈红色或苍白色,伴有明显瘙痒。风团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不断出现,病情严重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病程分类: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荨麻疹(病程小于6周)和慢性荨麻疹(病程大于6周)。急性荨麻疹起病较急,症状相对明显,可能由明确的过敏原引起;慢性荨麻疹则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病因相对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慢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方法: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诱因、皮疹特点、病程等,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诊,但有时为了寻找病因,可能会进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例如,血常规检查可能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原检测可帮助明确患者的过敏物质,以指导后续的预防和治疗。
荨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尽量找到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并避免再次接触。如果是由过敏原引起,应避免接触该过敏原;如果是由感染因素引起,应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些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缓解瘙痒和风团症状。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自身的过敏原后,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食物过敏的患者避免食用相关过敏食物。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等,也有利于预防荨麻疹的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保证其营养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对于老年人,要注意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预防因着凉等因素诱发荨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