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皮试过敏应该怎么办
当患者破伤风皮试过敏时,有脱敏注射法和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两种处理方式,脱敏注射法是少量多次注射抗原,有风险需密切观察,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皮试过敏风险但有适用情况;儿童患者脱敏注射时需更细致观察生命体征,改用免疫球蛋白要按体重定剂量并观察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脱敏注射要监测心脑血管指标,改用免疫球蛋白要考虑肝肾功能;过敏体质患者无论哪种处理方式都需加强监测。
一、明确破伤风皮试过敏的处理方式
当患者破伤风皮试过敏时,通常有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即脱敏注射法和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一)脱敏注射法
1.原理:利用少量多次注射抗原,使体内逐渐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而每次注射的量少到不足以引起明显的过敏症状,同时让机体通过逐渐适应的过程,最终完成全部剂量的注射。但此方法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在注射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2.操作要点:将破伤风抗毒素分为多次,逐步增加剂量进行注射。一般来说,将抗毒素分为0.1ml、0.2ml、0.3ml和余量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l,依次皮下注射。每间隔20分钟注射一次,密切观察患者在注射过程中的反应。若患者出现气促、发绀、荨麻疹或过敏性休克等表现,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进行脱敏注射时要更加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因为儿童对过敏反应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二)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1.优势: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人工被动免疫制剂,它不会引起皮试过敏反应。对于皮试过敏的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替代方案。
2.适用情况: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过敏的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也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情况,在使用前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评估,例如要考虑患者是否有相关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尤其是对于有免疫球蛋白过敏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二、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1.儿童在破伤风皮试过敏处理时,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进行脱敏注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儿童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因为儿童对过敏反应的耐受性较差,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变化。例如,儿童在脱敏注射过程中,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表现,应立即停止当前剂量的注射,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抢救措施。同时,对于儿童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情况,也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并且在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可能的不良反应。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破伤风皮试过敏时,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其身体状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在进行脱敏注射时,由于注射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应激反应,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所以在脱敏注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指标。对于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主要通过肝肾进行,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需要调整用药相关的评估和监测。
(三)过敏体质患者
过敏体质患者本身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无论是进行脱敏注射还是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都需要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加强监测。在脱敏注射过程中,要比一般患者更加频繁地观察过敏相关症状的出现,一旦有任何疑似过敏的表现,立即采取措施。而对于改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过敏体质患者,要详细询问其既往对各类生物制品的过敏情况,因为过敏体质患者可能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也存在潜在的过敏风险,在使用前要充分评估并做好抢救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