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是常见妇科症状,可轻可重、阵发性发作且夜间加重,搔抓可致皮肤改变,局部因素有阴道炎症、外阴局部病变、不良卫生习惯,全身因素有糖尿病、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伴随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外阴皮肤改变有不同意义,不同人群育龄女性、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建议,出现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引发原因
局部因素
阴道炎症:如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患者除了外阴瘙痒外,还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阴道分泌物有鱼腥臭味,外阴瘙痒程度一般相对较轻;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阴道分泌物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
外阴局部病变:外阴硬化性苔藓,多见于40岁左右妇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性交痛及外阴烧灼感,病变区域皮肤黏膜变白、变薄、干燥易皲裂;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多见于50岁左右绝经后妇女,主要表现为外阴奇痒,患者多难耐受而搔抓,搔抓又进一步加重皮损,导致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长时间不清洗外阴,或使用刺激性强的卫生用品、内裤材质不透气等,都可能引起外阴瘙痒。比如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加,利于细菌滋生,从而引发瘙痒。
全身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容易并发外阴瘙痒,同时还可能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血糖控制不佳时,外阴瘙痒会反复出现。
黄疸: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也包括外阴瘙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同时可能伴有黄疸等表现,对胎儿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如胎儿窘迫等。
可能伴随的症状及相关意义
伴随阴道分泌物异常:若伴有白色稠厚豆腐渣样分泌物,高度提示霉菌性阴道炎;若分泌物呈稀薄脓性、泡沫状且有异味,要考虑滴虫性阴道炎;若分泌物有鱼腥臭味,细菌性阴道病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分泌物的异常改变是辅助医生判断具体病因的重要依据。
伴随外阴皮肤改变:如果外阴皮肤出现变白、变薄、皲裂等情况,可能是外阴硬化性苔藓;若外阴皮肤出现增厚、色素沉着等改变,需考虑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等病变。外阴皮肤的改变有助于明确局部病变的类型。
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建议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处于性生活较活跃阶段,更容易发生阴道炎症等问题导致外阴瘙痒。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阴道炎症等问题并及时处理。一旦出现外阴瘙痒,应避免自行搔抓,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白带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皮肤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选择宽松、舒适、透气的棉质内裤。当出现外阴瘙痒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可能会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等改善局部状况,但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出现外阴瘙痒时,除了针对外阴瘙痒进行局部处理外,关键是要积极控制血糖。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方案,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根本上减少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从而缓解外阴瘙痒症状。
外阴瘙痒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当出现该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