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敏注射破伤风是什么意思
脱敏注射破伤风是针对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阴性但过敏反应高危的患者,采用少量多次逐步增加剂量肌内注射的方法,分4次逐步递增剂量、间隔20分钟注射,适用人群包括有过敏史者及过敏高危阴性者,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有常见和严重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与常规注射在剂量和注射方式上有区别,目的是既中和毒素又避免严重过敏反应。
一、定义
脱敏注射破伤风是指对于曾经有过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史的患者,或者过敏试验虽为阴性但过敏反应发生概率较高的患者,采用少量多次逐步增加破伤风抗毒素剂量的方法进行注射,以达到既中和破伤风毒素,又避免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目的。
二、操作原理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外来蛋白,对于部分人来说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通过脱敏注射,利用逐步增加抗原(破伤风抗毒素)的剂量,让机体免疫系统逐渐适应,减少一次性大量抗原进入机体时引发强烈过敏反应的风险。其原理基于机体的免疫应答调节,小剂量多次注射时,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相对温和,随着剂量的逐步增加,最终能够达到足够的抗毒素量来发挥中和毒素的作用。
三、操作步骤
1.分多次注射:一般将破伤风抗毒素分为多次注射,通常分为4次,每次注射的剂量逐步递增。例如,第1次注射0.1ml,第2次注射0.2ml,第3次注射0.3ml,第4次将剩余的剂量全部注射。
2.间隔时间:每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0分钟,密切观察患者在每次注射后的反应。
3.注射途径:均采用肌内注射的途径。
四、适用人群
1.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史者:这类人群如果因病情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不能直接进行常规的一次性注射,需要通过脱敏注射来降低过敏风险。
2.过敏试验阴性但有过敏反应高危因素者:比如有过其他药物严重过敏史、过敏体质等情况,即使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为了安全起见,也可能采用脱敏注射的方法。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在进行脱敏注射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过敏反应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注射过程中的反应,包括呼吸、心率、皮肤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要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因紧张等因素影响观察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进行脱敏注射时,需要充分评估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胎儿的影响。医护人员要权衡破伤风感染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危害以及脱敏注射本身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严格观察下进行操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3.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在脱敏注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因为老年人发生过敏反应后可能病情变化相对较迅速,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六、不良反应及处理
1.常见不良反应:在脱敏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的疼痛、红肿,以及全身反应如轻度的发热、皮疹、瘙痒等。
2.严重不良反应处理: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需立即停止注射,并进行紧急抢救。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
七、与常规注射的区别
1.常规注射情况:常规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是指对于无过敏史且过敏试验阴性的患者,一次性将所需剂量的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完毕。其前提是患者不存在过敏风险或过敏风险极低。
2.剂量和注射方式差异:脱敏注射是将剂量分为多次逐步注射,而常规注射是一次性注射完所有剂量;在剂量计算和每次注射的增量上也有不同的安排,目的都是为了在保证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