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窦炎的症状及治疗是什么
萎缩性胃窦炎是胃窦部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消化系统的腹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及全身的消瘦、乏力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以及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不同人群在症状感受、治疗及复查等方面有相应特点。
一、萎缩性胃窦炎的症状
萎缩性胃窦炎是胃窦部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与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相关。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部隐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为间歇性隐痛,有的则呈持续性钝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进食后可能会加重或诱发疼痛,这与胃窦部黏膜受损后,胃的消化功能紊乱以及炎症刺激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感受可能略有差异,但本质是胃窦部病变导致的神经末梢受刺激。
腹胀:较为常见,患者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在进食少量食物后就会有明显饱腹感,这是因为胃窦黏膜萎缩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等导致腹胀,年龄较大者胃肠功能本身较弱,更易出现腹胀情况。
嗳气:患者会频繁出现嗳气现象,可自行将气体经食管排出,这是由于胃内气体增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的表现,与胃的消化功能及胃内气体调节失衡有关,性别差异在此症状上不显著,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可能更易发生。
食欲不振:患者进食欲望降低,食量减少,这与胃窦炎导致的消化功能减退、胃部不适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史较长者可能因长期不适而进一步加重食欲不振情况,影响营养摄入。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长期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引起体重下降、身体疲惫无力,老年人本身代谢较慢,若合并萎缩性胃窦炎,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更易凸显,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二、萎缩性胃窦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患者需注意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窦黏膜,加重炎症;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保证营养供给,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有差异,儿童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则要注重食物软烂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减轻胃的消化负担。
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调节,对于萎缩性胃窦炎患者来说,规律作息可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节律,利于病情恢复,不同性别患者对作息的适应略有不同,但都需保证充足休息。
心理调节:部分患者可能因病情反复等因素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又可能影响病情,所以要注意心理调节,可通过适当运动、与家人朋友沟通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老年人可能更易受心理因素影响,需家人多给予关心和陪伴。
药物治疗:
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窦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症状、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有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症状的患者。
胃黏膜保护剂: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减轻炎症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黏膜修复,常用的有铝碳酸镁等药物。
促进胃肠动力药物:对于存在腹胀、嗳气等胃肠动力不足情况的患者,可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改善胃的蠕动功能,帮助食物排空。
定期复查: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及相关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有长期病史、年龄较大或有癌前病变倾向等情况的患者,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胃部疾病史者等更应重视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胃窦黏膜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