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和胃溃疡表现区别是什么
胃癌与胃溃疡在症状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及胃镜等检查表现方面存在差异。症状上,胃癌早期症状难重视,后期疼痛无规律、进行性加重,伴多种全身及转移症状;胃溃疡有周期性餐后痛,伴随症状相对少。发病因素中,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高盐、吸烟等生活方式及胃部疾病史相关;胃溃疡各年龄段可发,与幽门螺杆菌、药物等生活方式及病史相关。胃镜下,胃癌病灶形态多样,溃疡型边缘不规整等;胃溃疡溃疡多规则,边缘整齐等。
一、症状表现方面
1.疼痛特点
胃癌: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重视。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且无规律,可能为隐痛、胀痛等,服用抑酸剂等一般药物不易缓解,且疼痛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加剧,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例如有研究发现,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疼痛往往持续存在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有关。
胃溃疡: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等,疼痛具有规律性,常呈餐后痛,进食后疼痛会暂时缓解,之后又会发作,其疼痛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服用抑酸药物后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比如十二指肠-胃溃疡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表现出明显的餐后疼痛规律。
2.其他伴随症状
胃癌:除疼痛外,还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这是因为肿瘤侵蚀血管导致出血,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肿瘤转移至其他部位时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转移至骨骼可出现骨痛等。
胃溃疡:一般伴随症状相对较少,但若出现大量出血时也会有呕血、黑便情况,不过相对胃癌来说,全身症状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通常不会早期就出现明显的消瘦、乏力等严重全身表现。
二、发病相关因素方面
1.胃癌
年龄性别: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于女性,这与男性可能存在的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等)以及生理特点等有关,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年龄增长导致的机体免疫等功能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加胃癌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吸烟、大量饮酒、食用腌制烟熏食品等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发生几率;吸烟产生的多种有害物质可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正常功能。
病史: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患者,若长期不规范治疗或病情迁延不愈,胃癌发生风险会增加,因为这些胃部疾病的慢性炎症环境可能逐渐导致细胞发生恶变。
2.胃溃疡
年龄性别: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压力、饮食等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重要因素,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吸烟、饮酒等也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病风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会损伤胃黏膜的保护屏障,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等。
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史因素,此外,一些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防御-修复机制的疾病等也可能与胃溃疡的发生相关,但相对胃癌来说,由良性胃部疾病恶变导致胃溃疡的情况较少见。
三、胃镜等检查表现方面
1.胃镜下表现
胃癌:胃镜下可见肿瘤病灶形态多样,可为溃疡型(溃疡边缘不规整,呈结节状隆起,底部凹凸不平,有污秽苔等)、肿块型(肿瘤向胃腔内生长,呈菜花状、息肉状等,边界不清)、浸润型(胃壁增厚、僵硬,胃腔狭窄等)等,病变部位组织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胃溃疡:胃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覆有灰白或黄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等,与胃癌的溃疡表现有明显区别,通过仔细观察溃疡的形态、边缘等特征可初步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