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为预防鼠类相关危害,可从防鼠灭鼠、避免接触鼠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安全等方面着手。环境治理要保持整洁并设防鼠设施,药物灭鼠需用合法药物并注意放置位置;避免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清洁消毒;重点人群要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并遵循程序;食物保存要密封、食用前检查,加工要生熟分开且煮熟煮透。
一、防鼠灭鼠
1.环境治理:
对于家庭环境,要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定期清理杂物堆积处,减少老鼠的藏身之所。在农村地区,要注意整理柴草堆放区域,避免老鼠在其中筑巢。因为老鼠喜欢在阴暗、杂乱且有食物来源的地方栖息,通过清理这些环境可以降低老鼠的生存几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儿童,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能有效减少接触鼠类相关传染源的机会;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助于降低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风险。
可设置防鼠设施,如在房屋的门窗、下水道等出入口安装细密的钢丝网或密封装置,防止老鼠进入室内。
2.药物灭鼠:
选用合法有效的灭鼠药物,如抗凝血类灭鼠剂等。但要注意放置药物的位置,应放在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隐蔽角落,避免误食中毒。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在使用灭鼠药物时,要格外注意防护,防止药物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进入体内。
二、避免接触鼠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1.个人防护:
在可能接触到鼠类活动区域的场所,如农田、仓库等,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如长袖衣物、手套等。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像林业工人等,在进入可能有鼠类的区域时,要做好全面的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鼠类可能污染的物品。对于儿童,由于其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家长应在其接触户外环境时进行看护,防止儿童直接接触鼠类相关污染物。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的粪便、尿液、唾液等,一旦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双手。
2.清洁消毒:
若发现室内有鼠类活动痕迹,如粪便、鼠洞等,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区域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时要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操作。对于有宠物的家庭,要注意宠物活动区域的清洁,防止宠物接触到鼠类污染物后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
三、接种疫苗
1.疫苗接种对象:
重点人群包括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如农民、林业工人等;在鼠类密度较高地区生活的居民;以及实验室从事相关病毒研究的人员等。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青少年和成年人若属于上述重点人群,都应考虑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对于儿童,如果属于重点接触鼠类风险较高的情况,如生活在农村且经常接触户外环境,也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接种疫苗,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疫苗接种程序:
一般按照0、14、28天的程序进行三针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后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接种疫苗后要在接种点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无不良反应。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在接种疫苗前要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可以接种。
四、注意饮食安全
1.食物保存:
储存粮食、食品等要放置在密封容器中,防止鼠类啃咬污染。家庭中储存的谷物等要放在干燥、通风且有防护设施的地方。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如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都要注意食物的密封保存,城市家庭可使用密封的储物箱,农村家庭可使用带盖的容器储存粮食。儿童的食物更要注意妥善保存,避免被鼠类接触污染后影响儿童健康。
食用前要检查食物是否有鼠类污染迹象,如发现有鼠咬痕迹、异味等,应丢弃不宜食用。
2.饮食加工:
处理食物时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在烹饪食物时要确保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等容易携带病原体的食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物的安全加工,防止因食用被污染食物引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