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常用药物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如艾司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促溃疡愈合,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慎用)和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作用较弱,严重肝病患者需调整剂量或慎用);保护胃黏膜的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儿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和弱碱性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服用注意与进食间隔,老年患者需注意用药安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使用注意过敏史、儿童剂量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和质子泵抑制剂与铋剂联合(组成三联或四联疗法,孕妇一般不推荐使用)。
一、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之一。例如艾司奥美拉唑,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消化性溃疡都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明确,能长时间维持胃酸低分泌状态,为溃疡愈合创造有利环境。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使用,但对于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需谨慎,因为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物蓄积。
H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结合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如雷尼替丁,它能显著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其作用相对质子泵抑制剂较弱,但对于一些轻中度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也可选用。在性别方面无特殊差异,但对于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药物代谢会受到影响,需要调整剂量或慎用,因为肝脏是其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
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它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弥散性的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同时,铋剂还可促进前列腺素分泌,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多项研究表明,铋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铋剂在儿童体内的代谢情况尚不明确,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铋剂,因为铋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铋剂蓄积,引起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
弱碱性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它能中和胃酸,升高胃内pH值,从而缓解疼痛。这类药物起效较快,但作用时间较短。其通过物理性中和胃酸来发挥作用,对于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疼痛症状有一定帮助。在生活方式方面,服用抗酸剂时应注意与进食的间隔,一般建议在餐后1-2小时服用,以达到更好的中和胃酸效果。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胃肠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服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口感和服用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三、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阿莫西林是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克拉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过敏史,如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不能使用阿莫西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要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同时,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肠道功能情况。
质子泵抑制剂与铋剂联合:如前面提到的艾司奥美拉唑联合枸橼酸铋钾等,与抗生素联合使用组成三联或四联疗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这种联合用药方案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通过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以及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多管齐下清除幽门螺杆菌,从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并降低复发率。在特殊人群中,如孕妇,由于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不推荐使用这类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联合方案,需要在医生权衡利弊后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