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临床表现
疟疾有不同潜伏期,间日疟和卵形疟一般13-15天,恶性疟7-10天,三日疟约30天;典型发作有寒战期(约10分钟-2小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高热期(39℃-40℃甚至更高,持续2-6小时,头痛全身酸痛)、大汗期(体温骤降、大汗淋漓,持续1-2小时,随后乏力);周期性发作中,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恶性疟发作不规律,三日疟隔两日发作;还可有贫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肝脾肿大(病程长时出现,初期软,进展变硬)、脑型疟(多见于恶性疟患者,有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症状)等表现。
一、潜伏期
1.间日疟和卵形疟:潜伏期一般为13-15天,恶性疟潜伏期通常为7-10天,三日疟潜伏期较长,约为30天。不同人群潜伏期可能因个体免疫力、感染疟原虫种类等因素有所差异,比如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潜伏期会相对较短,而有过疟疾感染史但未完全清除病原体的人群再次感染时潜伏期可能不典型。
二、典型发作症状
1.寒战期:多突然发病,患者先有明显的寒战,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2小时。这是因为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后,红细胞破裂释放出代谢产物等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寒战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寒战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更易被忽视寒战表现,需密切观察其体温变化及一般状态。
2.高热期: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40℃甚至更高,持续约2-6小时。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明显。此阶段是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抗原物质等导致机体发热,对于不同性别患者,一般症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可能因身体状态不同对高热的耐受等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若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加重高热时的不适感觉。
3.大汗期:高热之后体温骤降,患者大汗淋漓,体温可迅速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持续约1-2小时。随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可能会感到乏力。这是因为红细胞破裂释放的物质被逐渐清除,机体开始散热,不同年龄人群大汗后的恢复情况不同,儿童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等情况。
三、周期性发作
1.间日疟和卵形疟:多为隔日发作一次,即间隔48小时左右发作一次。这是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周期约为48小时,当红细胞破裂后释放物质刺激机体产生上述典型发作症状。
2.恶性疟:发作多不规律,可每日或隔日发作,发热无明显规律性。这是因为恶性疟原虫的发育周期不整齐,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成熟时间不一致,导致发作时间不固定,对于恶性疟感染的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可能会因为身体的特殊生理状态而使发作更加不规律,需要特别密切监测。
3.三日疟:一般为隔两日发作一次,即间隔72小时发作一次,其发作周期相对固定。
四、其他表现
1.贫血:随着发作次数增多,患者可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这是因为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破坏红细胞,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也会对正常红细胞造成一定损伤,不同年龄人群贫血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需及时关注其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
2.肝脾肿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初期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质地软,随着病情进展,肝脾可逐渐变硬。儿童由于肝脏和脾脏的生理特点,肝脾肿大时可能更容易被发现,但也可能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需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来监测肝脾情况。
3.脑型疟:多见于恶性疟患者,尤其是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由于疟原虫侵犯脑组织,导致脑组织水肿、缺氧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儿童脑型疟病情变化较快,需要紧急处理,孕妇患脑型疟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