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什么意思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繁殖产毒引起肌痉挛的特异性感染。病因是破伤风梭菌在局部缺氧环境繁殖产毒;临床表现有前驱症状及典型的肌痉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依据外伤史和典型表现诊断;预防包括伤口处理、主动免疫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治疗包括伤口处理、中和毒素、控制痉挛、防治并发症,可通过预防降低发病风险,发病后需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一、病因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粪便中。当人体皮肤或黏膜有伤口时,如深而窄的伤口、污染严重的伤口、含铁锈的伤口等,破伤风梭菌可趁机侵入伤口并在局部缺氧环境中繁殖,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其中,破伤风痉挛毒素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二、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患者常有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表现。一般持续1-2天。
2.典型症状
肌痉挛: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患者可出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屈膝弯肘、呼吸困难等症状。肌痉挛通常由轻微的刺激,如声、光、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大汗淋漓等,是由于毒素影响了交感神经所致。
三、诊断
主要依据患者的外伤史、典型临床表现来诊断。一般根据患者有开放性创伤史,出现上述肌痉挛等典型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四、预防
1.伤口处理:对于较深的伤口、污染严重的伤口,应及时清创,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创造不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2.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中包含破伤风疫苗接种,一般采用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进行接种。儿童出生后3足月开始免疫,共注射3次,每次间隔4-6周。7周岁时加强注射1次。对于未接受过主动免疫的外伤患者,如伤口污染严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进行被动免疫预防。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更应按照计划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在伤口处理方面,儿童活泼好动,易发生外伤,家长应注意保护儿童皮肤,一旦受伤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有基础疾病,在受伤后更要重视伤口处理和破伤风的预防。若受伤,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伤口清创等处理,并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且易发生感染,受伤后更要严格处理伤口,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按照破伤风预防原则进行相应的免疫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破伤风的几率。
五、治疗
1.伤口处理:清创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创造不利于破伤风梭菌生长的环境。
2.中和毒素: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破伤风抗毒素需皮试,皮试阳性者可采用脱敏注射法;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不需要皮试,可直接肌内注射。
3.控制痉挛:使用镇静解痉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氯丙嗪等,以减少患者的肌痉挛和痛苦。
4.防治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给予支持疗法,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防治肺炎、肺不张、酸中毒、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总之,破伤风是一种可预防且一旦发病后果较为严重的疾病,通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规范的免疫预防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破伤风的发生风险,对于已发病者应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以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