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中年人群中由腮腺导管阻塞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导管系统异常(先天性和后天性)、年龄因素;临床表现有腮腺反复肿胀、分泌物异常且病程迁延;诊断靠临床检查(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唾液腺造影、超声检查);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恢复导管通畅,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注意口腔卫生,老年患者要考虑整体健康状况、注意口腔清洁和饮水。
一、定义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一种主要由腮腺导管阻塞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于中年人群,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具体的性别差异可能与不同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其发病与唾液黏稠度增加、导管口狭窄或异物阻塞导管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1.导管系统异常
先天性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腮腺导管发育异常,如导管较细、走行迂曲等,这会增加导管阻塞的风险,尤其在儿童时期可能就存在潜在的发病因素,但由于儿童时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
后天性因素:口腔局部的炎症、结石等可导致导管口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腮腺分泌的唾液排出不畅,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慢性炎症。例如,口腔内的细菌感染蔓延至腮腺导管口,可导致导管口黏膜水肿,进一步加重阻塞。此外,长期进食少、唾液分泌减少等情况,会使唾液黏稠度增加,也容易造成导管阻塞,这在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饮水较少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腮腺组织可能会发生一些生理性变化,导管的弹性和通畅性可能下降,更容易出现阻塞情况,所以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患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肿胀:患者常出现腮腺反复肿胀,一般在进食时更为明显,因为进食会刺激唾液分泌,而导管阻塞使得唾液排出不畅,导致腮腺肿胀。肿胀可轻可重,发作时患侧腮腺区肿大,有轻微疼痛或胀痛感。
分泌物异常:挤压腮腺时,可见导管口有混浊的雪花样唾液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流出,严重时甚至可见脓液。
2.病程特点: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间隔时间不等,有的患者可能数月发作一次,有的则时间更长,但总体呈慢性迁延的过程。
四、诊断方法
1.临床检查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腮腺肿胀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频率、与进食的关系等。了解患者口腔局部是否有炎症、结石等病史。
体格检查:检查腮腺区的外观,看是否有肿胀、压痛等情况,挤压腮腺观察导管口分泌物情况。
2.辅助检查
唾液腺造影:通过向腮腺导管内注入造影剂,X线拍片可以显示导管系统的形态,有助于发现导管是否有阻塞、扩张等异常情况,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例如,可发现导管呈腊肠样改变,导管扩张不整等表现。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观察腮腺的实质回声情况以及导管的状况,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1.治疗原则:主要是去除病因,恢复导管通畅。对于因导管口狭窄引起的阻塞,可以通过局部按摩、导管内注药等方法尝试疏通导管。如果有导管结石等明确的阻塞因素,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取石等治疗。
2.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时,由于其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腮腺区是否有肿胀等情况。在治疗上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轻柔的按摩腮腺帮助唾液排出等,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适中,避免对儿童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口腔卫生,预防口腔局部炎症的发生,因为儿童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容易引发导管口的炎症导致阻塞。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如果需要进行有创的检查或治疗,要评估其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耐受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醒老年患者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适当增加饮水,以降低唾液黏稠度,减少导管阻塞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