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屈肌腱断裂需早期手术修复,术后固定3-4周,固定方式有石膏和支具等,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被动活动)、中期(2-6周渐增主动活动)、后期(6周以上力量和精细动作训练),还需预防处理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恢复是综合治疗康复过程且要个性化处理以最大程度恢复手指功能。
一、早期治疗
手指屈肌腱断裂后,首先需进行手术修复。一般在受伤后6-8小时内急诊手术为宜,若条件不允许,也应在24小时内进行。手术的目的是精确缝合断裂的肌腱,恢复其连续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到儿童肌腱的生长特性,尽量减少对生长板等结构的影响。
二、术后固定
1.固定时间与位置
术后需进行固定,通常将患指固定于屈肌腱松弛的位置,一般固定3-4周。对于成人患者,固定时间可根据肌腱愈合情况适当调整;儿童患者由于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严格遵循固定要求,固定时间可能相对成人稍短,但也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固定期间要保持固定装置的稳定,避免患指活动,防止肌腱再次断裂。
2.固定方式
可采用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等方式。石膏固定相对较为牢固,但透气性较差;支具固定则相对轻便,透气性好,更有利于皮肤护理,但固定的稳定性可能稍逊一筹。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在术后1-2周,可开始进行轻度的手指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患指的缓慢屈伸活动,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此阶段的目的是防止肌腱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家属在帮助进行被动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给儿童造成伤害。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术后2-6周,可逐渐增加主动活动的比例。鼓励患者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患指的主动屈伸练习,可借助一些简单的康复器械辅助训练,如握力器等。此阶段要注意循序渐进,随着肌腱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需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帮助儿童坚持康复训练,但要避免儿童因不配合而过度活动导致肌腱再次损伤。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术后6周以后,可进行更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力量训练可通过抗阻练习来增强手指的力量,精细动作训练如捏取小物件等,以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需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成人患者可能能够承受相对较大强度的训练,而儿童患者则需要根据其生长发育和恢复状况逐步增加训练难度。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肌腱粘连
肌腱粘连是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后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肌腱粘连,除了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外,还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在术后早期使用一些具有防止粘连作用的药物(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发生肌腱粘连且影响手指功能,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松解粘连的肌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出现粘连情况,更要密切关注康复训练的效果,一旦发现有粘连迹象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关节僵硬
术后长时间固定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以预防关节僵硬的发生。如果出现关节僵硬,可通过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来逐渐改善,必要时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如关节松动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关节僵硬的处理方式基本相同,但要充分考虑儿童患者的配合程度和身体承受能力。
总之,手指屈肌腱断裂的恢复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过程,从早期的手术修复到术后的固定和康复训练,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个体恢复差异等)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最大程度恢复手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