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怎么查出来
子宫内膜炎的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阴道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B超、MRI)和子宫内膜活检(诊断性刮宫),不同人群检查时需注意相应事项,各检查方式有其各自特点及对诊断子宫内膜炎的意义,如妇科双合诊可初步排查子宫及附件异常,三合诊能更清晰了解相关部位情况;血常规等可判断炎症反应;B超等可了解子宫等情况;诊断性刮宫是诊断金标准之一且有治疗作用等。
一、妇科检查
1.妇科双合诊:医生通过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触诊来初步判断。可感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及有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有无增厚、包块及压痛等情况。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适用,通过此检查能初步排查子宫内膜炎相关的子宫及附件异常情况。比如当子宫内膜存在炎症时,子宫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质地较软,且有明显压痛。
2.妇科三合诊:在双合诊基础上增加直肠的触诊,能更清晰地了解后位子宫、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的情况,对于判断子宫内膜炎累及范围等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子宫后位且怀疑有炎症累及周围组织时,三合诊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一般来说,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是(4-10)×10/L,当发生子宫内膜炎时,白细胞计数可能会超过10×10/L,且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升高,通过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炎症。
2.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状态下会迅速升高。其水平升高提示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可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炎。正常CRP值一般小于10mg/L,若子宫内膜炎存在,CRP往往会明显升高。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例如,若培养出致病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有助于明确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类型。同时,还可观察分泌物的性状,如是否有脓性分泌物等,辅助判断炎症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经腹部或经阴道B超可了解子宫的形态、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情况等。子宫内膜炎时,B超可能显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改变。一般来说,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不同月经周期有所不同,增生期一般为3-5mm,分泌期为5-10mm等,若子宫内膜炎时厚度超过正常范围且回声不均匀,则提示可能存在炎症。经阴道B超对于子宫及附件的观察更为清晰,尤其适合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女性。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一些复杂情况或其他检查难以明确的子宫内膜炎,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更精确地显示子宫肌层及内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判断炎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但MRI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多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
四、子宫内膜活检
1.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之一。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子宫内膜的炎症改变,如是否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还能同时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等。但对于无性生活史的女性一般不采用此方法,以免造成处女膜损伤等。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怀疑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子宫内膜炎的女性可考虑进行诊断性刮宫。在进行诊断性刮宫前需做好消毒等准备工作,术后要注意观察阴道出血等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检查时需注意相应事项。例如,青春期女性若怀疑子宫内膜炎,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需充分沟通,取得其配合;绝经后女性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的人群,在检查时更要积极配合医生,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和诊断;有既往妇科手术史或盆腔炎病史等的人群,在检查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病史,以便医生综合判断子宫内膜炎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