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ct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CT表现分早期、进展期、恢复期,早期有磨玻璃影、小斑片影等;进展期出现实变影等且双肺多发病灶蔓延;恢复期病灶吸收遗留纤维条索影等。其检查意义在于辅助诊断,不同年龄等患者价值略有不同;评估病情,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观察疗效,通过治疗前后对比看效果,不同患者疗效观察有差异。
磨玻璃影较为常见,多呈局限性分布,好发于外周带。这是因为病毒侵袭肺部后,早期主要引起肺泡间隔炎症、水肿等改变,在CT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呈云雾状密度阴影,似磨玻璃样。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部CT早期磨玻璃影表现可能相对较轻,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等因素,可能也会出现类似表现,但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基础肺部疾病史的患者,其早期磨玻璃影可能会受基础疾病影响,与单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有所差异。
部分患者可出现小斑片影,病灶范围相对局限。小斑片影的形成与肺部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内渗出等有关,不同性别在小斑片影的出现概率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病情进展速度上可能因个体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者,如长期吸烟等,可能小斑片影的吸收恢复相对较慢。
进展期表现
可出现实变影,病灶范围扩大,实变影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即实变区域内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影。这是由于肺部炎症进一步加重,肺泡内渗出物增多,肺组织实变,但支气管未被完全阻塞,所以可见支气管影。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出现实变影时,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因为老年人肺功能等相对较弱;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等特殊生理状态,出现实变影后的治疗和病情转归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因为一些药物等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肺部实变影的吸收可能受到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恢复可能更慢。
双肺可出现多发的病灶,病变可从肺外周向中心蔓延等。
恢复期表现
病灶逐渐吸收,可表现为磨玻璃影密度减低、范围缩小,实变影逐渐消散,可能遗留少量纤维条索影等。对于儿童患者,肺部病变在恢复期的吸收通常相对较快,因为儿童机体修复能力较强;老年患者恢复期可能相对较长,需要密切观察肺功能等恢复情况;有过肺部感染病史的患者,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可能与单纯首次感染的患者有所不同,需要关注肺部是否有旧病灶与新病灶的相互影响等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部CT检查的意义
辅助诊断:通过肺部CT表现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行诊断,尤其是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CT检查能更早发现肺部病变,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CT在辅助诊断中的价值体现略有不同,儿童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CT检查有助于更早明确肺部是否受感染;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病变情况以明确诊断。
病情评估:可以根据CT上病灶的范围、性质等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比如实变影范围大的患者病情相对更重,而磨玻璃影为主的患者病情相对可能较轻。对于女性患者,在病情评估时需要结合其生理状态,如妊娠期患者要考虑胎儿安全等因素来综合判断病情;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病情评估时要考虑其生活方式对病情恢复的潜在影响,如吸烟患者可能肺部恢复相对较慢等;有基础病史患者,病情评估要将基础病对肺部病变的影响纳入考虑,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肺部病变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等。
疗效观察:通过治疗前后肺部CT的对比,可以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的患者,CT上病灶会逐渐吸收、好转;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CT上病灶可能无明显变化或进一步进展。不同年龄患者在疗效观察上,儿童恢复相对较快,疗效观察时可更频繁对比;老年患者恢复较慢,需要耐心观察疗效变化;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疗效观察要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观察方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