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由过敏原引起,病因包括吸入、食入、接触性过敏原及个体易感性;临床表现有不同时期皮肤症状及不同人群差异;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治疗关键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辅以相应药物;预防需避免已知过敏原、注意皮肤护理和增强体质。
一、病因与诱发因素
1.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对花粉过敏的人接触到空气中的花粉颗粒,就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尘螨常见于室内灰尘中,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皮肤接触到尘螨及其排泄物后易发病。
食入性过敏原:某些食物可引起过敏,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比如,有人食用海鲜后,皮肤很快出现红斑、瘙痒等过敏性皮炎症状。
接触性过敏原:接触某些物质后引发过敏,如化妆品、某些化学制品、植物(如漆树等)。使用不合适的化妆品后,脸部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的过敏性皮炎表现。
2.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皮炎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过敏史,个体患过敏性皮炎的风险可能增加。同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易感性也有差异,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患过敏性皮炎;而一些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频繁接触化学物质工作的人,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增多,也更容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1.皮肤症状
急性期:皮肤可出现红斑、水肿,严重时可有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出等表现。例如,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后,皮肤迅速出现大片红斑,伴有明显的渗出。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皮肤有少量鳞屑。
慢性期: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常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比如,慢性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变得粗糙,纹理加深,颜色也与周围正常皮肤有差异。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过敏性皮炎好发于面部、颈部等部位,皮疹多为红斑、丘疹,由于儿童皮肤较薄嫩,瘙痒感往往更明显,可能会因为搔抓而导致皮肤破损加重。
成人:成人过敏性皮炎的部位相对多样,除了暴露部位外,也可能出现在身体的隐蔽部位,皮疹表现根据接触过敏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也会有红斑、瘙痒等表现,且成人可能因为搔抓等导致皮肤苔藓样变等慢性改变更为常见。
三、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前接触过的物质、食用过的食物、所处的环境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
2.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的症状表现,如红斑的范围、有无渗出、皮肤的质地等。
3.过敏原检测
斑贴试验: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可疑的过敏原贴敷于皮肤表面,观察一定时间后皮肤的反应,以确定是否对该物质过敏。
血液过敏原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抗体来判断是否对某些过敏原过敏,例如检测对花粉、尘螨等的特异性IgE水平。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原则: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关键,同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轻度的过敏性皮炎,可使用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如糖皮质激素软膏(但儿童使用需谨慎,选择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对于症状较重或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等。
2.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果已经明确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尘螨过敏的人要保持室内清洁,经常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尘螨的床品等;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使用温和的护肤品。对于儿童,要选择适合儿童肤质的护肤品,保持皮肤的湿润,因为干燥的皮肤更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过敏性皮炎。
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减少过敏性皮炎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儿童可进行户外活动、慢跑等,成人可选择游泳、健身等运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