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息肉手术怎么做
宫颈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准备(完善妇科、实验室、阴道分泌物等检查,择期手术一般选月经干净后3-7天)、手术操作(体位消毒、暴露宫颈、摘除息肉)、术后处理(创面处理、标本送检、注意休息活动、观察阴道出血、禁止性生活盆浴),特殊人群如妊娠期、更年期女性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
1.完善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内诊了解宫颈息肉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宫颈息肉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育龄女性可能因激素水平等因素使息肉有不同特征,而老年女性可能因局部组织变化呈现不同状态。同时要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妇科疾病,如有相关病史需特别关注。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及血液一般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能评估手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如长期服用影响凝血药物等)或病史(如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此项检查尤为重要。
阴道分泌物检查:排查有无阴道炎症,若存在阴道炎症需先治疗炎症,否则手术易导致炎症扩散。
2.时间选择
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此时子宫内膜较薄,手术引起出血的风险相对较低。对于特殊情况如阴道不规则出血需紧急手术者则不受此时间限制,但要充分评估风险。
二、手术操作过程
1.体位与消毒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及宫颈,铺无菌巾。消毒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区域无菌环境,避免引发术后感染。
2.暴露宫颈
使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充分暴露宫颈息肉部位,便于操作。不同患者的宫颈暴露情况可能因宫颈位置、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操作时需轻柔准确。
3.息肉摘除
一般用宫颈钳夹住息肉蒂部,然后进行摘除。对于较小的息肉,可直接用止血钳钳夹蒂部后摘除;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用手术刀等适当处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尽量完整摘除息肉。
三、术后处理
1.创面处理
术后可用棉球压迫止血或局部应用止血药物等。对于创面较大者,可能会采用电凝等方法进一步止血,以促进创面愈合。
2.标本送检
将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这对于后续判断病情及制定进一步诊疗方案很重要。
3.术后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术后患者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可进行日常轻度活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休息和活动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也需循序渐进;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需更注意休息。
阴道出血观察:术后可能会有少量阴道出血,一般不超过月经量,若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过长,需及时就诊。不同年龄、病史人群对阴道出血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如年轻且平时月经规律的女性对少量出血可能较敏感,而有过多次宫腔操作病史的女性对少量出血可能相对不那么紧张,但仍需密切关注。
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防止感染。这是因为术后创面需要时间愈合,性生活和盆浴易带入细菌导致感染,影响恢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发现宫颈息肉,若息肉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暂不手术,密切观察,待产后处理;若息肉较大影响分娩或有明显出血等症状,需在充分评估妊娠风险后谨慎手术。因为妊娠期手术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所以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2.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宫颈息肉手术相对要注意术后恢复,由于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局部抵抗力可能下降,术后更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同时要关注病理结果,若有异常及时进一步处理。
3.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在病情控制平稳后进行手术。手术前需与内科医生充分沟通,调整基础疾病的用药等情况,确保手术安全。例如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