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多种病症,发病与病原体感染及感染途径有关,有下腹疼痛等症状、妇科检查有相应体征,通过病史等诊断,治疗分抗生素和手术,不同人群患病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育龄女性不及时治可致不孕等,妊娠期需谨慎选抗生素,绝经期表现不典型但要及时治
一、盆腔炎性疾病的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
二、发病原因
1.病原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性传播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以及内源性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容易发病,这与她们的性活动较频繁,且下生殖道与外界相通有关,而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发病较少。
2.感染途径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或阴道内的病原体沿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
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多见于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
经血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这种情况少见,多见于结核菌感染。
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有异味。
发热: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有寒战。
其他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若有脓肿形成,可出现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直肠刺激症状(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2.体征
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若有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附件区包块,压痛明显。
四、诊断方法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月经史、生育史等,了解是否有高危因素,如多个性伴侣、新性伴的年龄小、性交过频等。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查找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阴道内是否有病原体感染及炎症情况。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包块、盆腔积液等,有助于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盆腔脓肿等有较高的价值,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及时、足量、足疗程应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等不同的给药途径。
2.手术治疗:适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方式有脓肿切开引流、附件切除等。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盆腔炎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引起不孕、异位妊娠等不良后果。因此,育龄女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盆腔炎性疾病需要特别谨慎,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早产、胎膜早破等情况。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3.绝经期女性: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抵抗力减弱,发生盆腔炎性疾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一旦发病也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等。治疗时要考虑到绝经期女性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