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包括月经紊乱、血管舒缩症状、精神神经症状、泌尿生殖道症状、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其发病与内分泌、神经递质变化有关。诊断依靠病史、症状评估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激素水平测定、骨密度测定。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健康生活方式与心理疏导)、激素补充治疗(有适用人群与禁忌证)及非激素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妇科肿瘤家族史、合并慢性病、年龄较大的绝经女性,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绝经综合征的定义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是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是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受放射线毁坏导致的绝经。
二、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由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3.精神神经症状:常出现情绪波动大,如焦虑、抑郁、烦躁、易怒、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4.泌尿生殖道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反复阴道感染、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5.心血管疾病:绝经后妇女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血脂代谢等因素有关。
6.骨质疏松:雌激素下降使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导致骨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三、绝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内分泌变化: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打破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引发一系列内分泌紊乱症状。
2.神经递质变化:雌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的代谢,导致精神神经症状。
四、绝经综合征的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月经史、生育史、绝经年龄、既往史等。
2.症状评估:依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3.实验室检查:
(1)血清激素水平测定: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等,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2)骨密度测定:常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腰椎、髋部等部位骨密度,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
五、绝经综合征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多吃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和肌肉健康;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2)心理疏导:家人给予关心和理解,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缓解精神神经症状。
2.激素补充治疗(HRT):
(1)适用人群:有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存在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等。
(2)禁忌证: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等。
3.非激素药物治疗:
(1)对于潮热症状,可乐定、加巴喷丁等药物可能有一定效果。
(2)针对骨质疏松,可使用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等药物。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有妇科肿瘤家族史的女性: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因为此类人群使用激素补充治疗时,需谨慎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2.合并慢性疾病的女性: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绝经综合征时,需综合考虑原发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血压控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3.年龄较大的绝经女性:本身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除积极治疗绝经综合征外,更要注重日常保健,定期体检,监测骨密度、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