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主要因缺乏维生素D和钙元素引发。维生素D可促肠道对钙、磷吸收,缺乏时会致骨组织脱钙引发骨骼病变;其来源有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摄入,特殊人群需额外补充,要鼓励儿童多户外活动。钙是骨骼重要组成成分,缺乏会影响骨骼矿化致病变;钙的食物来源丰富,儿童需保证摄入,钙缺乏时可考虑补充钙剂,且要注意维生素D与钙的协同作用。
一、维生素D方面
1.维生素D的作用及缺乏导致佝偻病的机制
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人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然后在肝脏和肾脏经过羟化作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它可以与肠道细胞内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血钙、血磷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骨钙释放,以维持血钙水平,但同时也会导致骨组织的脱钙,引起骨骼病变,进而引发佝偻病。例如,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发生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维生素D水平与骨骼的健康发育密切相关,充足的维生素D是维持正常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保障。
不同年龄段人群维生素D缺乏对佝偻病的影响不同。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户外活动相对较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有限,如果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婴幼儿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维生素D的需求相对较高,若维生素D缺乏,会严重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颅骨软化、方颅、鸡胸、O型或X型腿等典型的佝偻病表现。
2.维生素D的来源及补充建议
维生素D的来源包括内源性合成和外源性摄入。内源性合成主要是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而外源性摄入的食物来源有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等)、动物肝脏、蛋黄等。对于婴幼儿、儿童以及孕妇、乳母等特殊人群,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一般来说,婴幼儿每天需要补充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儿童和成人每天需要补充400-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在生活方式方面,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皮肤接触紫外线的机会,以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导致皮肤损伤。
二、钙元素方面
1.钙的作用及缺乏导致佝偻病的机制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中,钙不断沉积,使骨骼逐渐坚硬和强壮。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会释放到血液中以维持血钙的正常水平,但长期钙缺乏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矿化过程,导致骨骼病变,引发佝偻病。例如,钙参与骨的形成和重塑过程,骨的有机质合成需要钙的参与,同时钙也是维持骨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对钙的需求量较大,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即使维生素D充足,也可能因为钙的缺乏而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佝偻病的发生。
不同性别儿童钙缺乏导致佝偻病的表现可能有差异,但总体上都会影响骨骼发育。一般来说,女孩和男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的需求都较高,但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可能在具体的骨骼表现上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但都会出现骨骼畸形等佝偻病的典型症状。
2.钙的来源及补充建议
钙的食物来源丰富,如牛奶及奶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100毫升牛奶中约含有104毫克钙)、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绿叶蔬菜(如菠菜、苋菜等)、坚果等。对于儿童来说,保证充足的钙摄入非常重要。在饮食方面,要鼓励儿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对于一些钙摄入不足的儿童,可以考虑补充钙剂,但要注意钙剂的选择和适量补充。例如,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钙剂,但是在补充钙剂时要注意与其他食物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钙的吸收。同时,要注意维生素D与钙的协同作用,充足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钙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对于患有某些疾病导致钙吸收障碍的儿童,如胃肠道疾病患者,需要更加关注钙的补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营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