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肤瘙痒怎么回事
小儿皮肤瘙痒常见原因有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感染因素、遗传性皮肤病及其他因素如内分泌、系统性疾病等;表现为搔抓后出现抓痕等,影响睡眠、生长发育等;应对需做好皮肤护理、避免接触过敏原、针对感染处理,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有基础疾病小儿需特殊注意。
一、小儿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
1.皮肤干燥:小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秋冬季节等环境干燥时,皮肤水分流失快,易出现皮肤干燥,从而引发瘙痒。例如,有研究表明,干燥环境下儿童皮肤经表皮失水增加,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的发生率升高。
2.过敏反应:小儿接触过敏原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接触物(如某些化纤衣物、化妆品等)。当小儿接触过敏原后,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3.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水痘,患儿皮肤会出现瘙痒性皮疹;风疹病毒感染引起风疹,也可伴有皮肤瘙痒。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局部皮肤会有瘙痒、红肿等表现;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某些皮肤炎症也可能伴随瘙痒症状。
寄生虫感染:如疥螨感染引起疥疮,小儿会出现夜间剧烈瘙痒,在皮肤薄嫩部位如指缝、腕部等可发现丘疹、水疱等皮损;阴虱感染也会导致局部皮肤瘙痒。
4.遗传性皮肤病:某些遗传性皮肤病可导致小儿皮肤瘙痒,如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皮肤脆弱,易出现水疱、糜烂,伴有瘙痒;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等疾病也可能有皮肤瘙痒的表现。
5.其他因素:
内分泌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小儿,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这与甲状腺素水平升高影响皮肤代谢等有关。
系统性疾病:像糖尿病小儿,由于血糖升高,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瘙痒;肝胆疾病导致胆汁淤积的小儿,血液中胆盐沉积刺激皮肤也会出现瘙痒。
二、小儿皮肤瘙痒的表现及影响
1.表现:小儿皮肤瘙痒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可能会出现抓痕、红斑、丘疹等表现。如果是过敏引起的,可能还会有皮疹的形态多样,如风团等;感染因素导致的瘙痒,其皮疹特点各有不同,如脓疱疮表现为脓疱等。
2.影响:小儿皮肤瘙痒会影响其睡眠,因为夜间瘙痒可能会加重,导致小儿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长期搔抓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加重等不良后果,并且过度搔抓会给小儿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三、小儿皮肤瘙痒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温和的婴儿沐浴产品,洗澡后及时涂抹婴儿保湿霜,尤其是干燥季节。这是因为温和的沐浴产品不会过度清洁皮肤,保湿霜可以帮助锁住皮肤水分,缓解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
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化纤等刺激性材质的衣物接触皮肤,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2.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已知的食物过敏原,要严格避免小儿食用相关食物。例如,如果小儿对牛奶过敏,应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扫灰尘、更换床单被罩等,减少尘螨接触;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小儿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避免吸入花粉等过敏原。
3.感染相关处理
如果考虑感染因素,应及时就医明确感染类型,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脓疱疮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药膏等,但需遵医嘱。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幼儿,由于其皮肤更加娇嫩,在护理时要格外小心,选择更温和的护理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护肤品。在治疗瘙痒相关疾病时,优先选择对婴幼儿相对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加强皮肤保湿等。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儿,如患有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的小儿出现皮肤瘙痒,除了针对皮肤瘙痒进行护理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的控制也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症状。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小儿皮肤情况和基础疾病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