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厌食症怎么办
改善小孩厌食可从调整饮食结构、营造良好进餐环境、增加运动量、关注疾病因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调整饮食结构要保证食物多样、控制零食;营造良好进餐环境需固定时间地点、家长以身作则;增加运动量要选适合方式且避免过度;关注疾病因素要排查口腔和消化系统疾病;特殊人群如婴儿期、挑食明显及有慢性病史的小孩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调整饮食结构
1.食物种类选择:保证食物多样化,包含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例如,谷类提供碳水化合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研究表明,多样化的饮食能满足小孩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从而改善厌食情况。对于1-3岁的小孩,每天可摄入谷类约50-100克、蔬菜约50-100克、水果约50-100克、奶类约300-400毫升、肉类约25-50克。
2.控制零食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的零食,如糖果、油炸食品等。因为过多的零食会占据小孩的食欲,导致正餐时食欲不振。一般建议小孩每天零食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且尽量选择健康的零食,如原味坚果、低脂酸奶等。
二、营造良好进餐环境
1.固定进餐时间和地点: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让小孩进餐,如早餐7-8点、午餐11-12点、晚餐18-19点左右。选择固定的进餐地点,避免在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研究发现,固定的进餐时间和环境有助于小孩建立正常的胃肠消化节律,提高食欲。
2.家长以身作则:家长在小孩进餐时应表现出对食物的兴趣和享受,不挑食、不偏食,给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孩会模仿家长的饮食行为,如果家长自己在进餐时表现出对食物的厌恶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小孩的进食意愿。
三、增加运动量
1.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根据小孩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1-3岁小孩可进行爬行、走路、简单的亲子游戏等;3岁以上小孩可进行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小孩胃肠蠕动,增加能量消耗,从而使小孩产生饥饿感,提高食欲。一般建议小孩每天进行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避免运动过度: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让小孩过度疲劳。过度疲劳可能会使小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反而抑制食欲。例如,对于3-6岁的小孩,跳绳时每分钟次数不宜过多,以小孩能持续进行且不感到吃力为宜。
四、关注疾病因素
1.口腔问题排查:检查小孩是否有口腔疾病,如龋齿、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会导致小孩进食时疼痛,从而影响食欲。如果发现小孩有龋齿,应及时带其到口腔科就诊;如果有口腔溃疡,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愈合的药物,如西瓜霜喷剂等,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2.消化系统疾病排查:如果小孩长期厌食,还需排查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感染等。例如,肠道寄生虫感染可能会影响小孩的营养吸收和胃肠功能。如果怀疑有消化系统疾病,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小孩:婴儿主要以奶类为主,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如果婴儿出现厌食,首先要检查奶嘴或奶瓶的流速是否合适,避免流速过快或过慢影响婴儿进食。同时,要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在每次喂奶后可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
2.挑食明显的小孩:对于挑食明显的小孩,家长不要过于强迫进食,以免引起小孩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逐渐引导的方式,让小孩尝试新的食物。例如,将不喜欢的食物与喜欢的食物搭配在一起,或者以有趣的方式呈现食物,如做成卡通形状等,慢慢培养小孩对各种食物的接受度。
3.有慢性病史的小孩:如果小孩有慢性病史,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厌食可能与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此时需要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关注小孩的饮食情况。例如,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厌食,应及时与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食欲。